15日上午,山東濟南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韓曉光帶領有關人員到12345熱線接聽市民來電,聽取市民關于土地權屬、收儲、供應、綜合整治、行政審批、征地補償、耕地保護、地質災害防治及機關政風行風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濟南每年能爭取1.5到2萬畝左右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
韓曉光表示,這幾年濟南市正處于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關鍵時期,用地需求很大,濟南市國土資源局堅持把保障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積極爭取部省用地傾斜和支持,每年能爭取1.5到2萬畝左右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每年供應土地大約在3萬畝左右,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和民生項目用地、三分之一是實體經濟和工業項目用地、三分之一是住宅和商業開發用地。今年保障了濟南市委市政府確定的220個重點項目和22個重點片區用地,很好地滿足了各項事業發展用地需要。
他表示,隨著“一城三區”加快建設發展,濟南市建設用地空間已經十分緊張,如果僅依靠新增建設用地指標,3年后將出現無地可用局面,這就“倒逼”著我們必須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為此,建立了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競爭分配機制,實行統籌兼顧、有保有壓的政策,真正把有限的用地指標用到重點項目上,用到好項目上,用到民生項目上,對高耗能、高污染、違反產業政策以及不符合節約集約用地標準和供地政策的建設項目,堅決不予供地,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發揮了重要促進作用。
濟南人均耕地只有0.9畝
韓曉光表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堅守耕地紅線,是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的神圣職責。人多地少是濟南市的基本市情,目前山東省政府下達濟南市耕地保有量指標546萬畝,其中基本農田保護面積480萬畝,人均耕地只有0.9畝,遠低于全國1.5畝、全省1.2畝的平均水平,同時濟南市還面臨著耕地后備資源匱乏、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等多重壓力。保護耕地紅線,就是保護老百姓的“命根子”。
他指出,嚴格劃定和永久保護基本農田,切實做到落地有戶、上圖入庫,明確保護責任,完善保護標識。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就實行嚴格管理、永久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對建設占用耕地的,一律實行先補后占、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凡是沒有落實占補平衡,或補充耕地質量達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批準建設用地。
大力實施土地開發整理,2012年以來全市驗收土地開發整理項目78個,總面積62.6萬畝,新增耕地5.5萬畝,不僅增加了耕地面積,提高了耕地質量,也極大地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今年還探索實行了“以補代投、以補促建”措施,濟南市財政拿出3500萬元資金,按照每新增1畝耕地1.2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進一步調動了各縣(市)區保護耕地、增加耕地的積極性。加大執法監察力度,構建了市縣鄉三級動態巡查監管體系,每年都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集中開展土地礦產衛片執法檢查,加大對違法用地、非法采礦、破壞山體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有力地維護了國土資源管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