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接近尾聲,在黃金周花費賬單中,一項重大的開銷是結婚份子錢。不但搭上了份子錢,還搭上了假日休閑時間,這一切都是很難甩開的“人情債”鬧的。
國慶節假日婚禮多得讓人眼花繚亂,記者值班這幾天,天天在路上看到往來穿梭的婚車車隊;濟南舜耕山莊這幾天天天有婚禮,最多的一天超過百桌;濟南舜和國際酒店一天至少承辦3個婚禮,最多的一天門口竟放了6個婚禮拱門。
份子錢成為黃金周期間很多人的負擔。為了參加婚禮,有的人一天趕三場。剛剛參加工作的王珂瑞,假期前三天隨出了1800元。“自己工作剛一年,工資才漲到1650元,還不夠份子錢。還好上個月業績好有點獎金,要不然10月份就要喝西北風了。”本來普通同事關系想隨二三百元了事,但看到其他同事都隨600元,也不得不向他們看齊。
隨出去的是份子,被綁架的是人情和面子。收到請柬后,去不去參加宴請,同一天去參加哪一家,是當面給份子錢還是托人轉送,給多少份子錢合適,多了自己能否承受得起,少了會不會影響面子和感情……種種考慮和糾結下,份子錢已經被人情世故所“綁架”。盡管知道“遲早都要還”,但依然讓人很鬧心。
除了份子錢,還要搭上時間去捧場。這個假期張燕迪做了兩次伴娘:一次在濟南,一次在德州。為此,她犧牲了4天時間。張燕迪說,對方提前半年就下了邀請,不好推辭。“同學說一個宿舍沒結婚的已找不出幾個,不去就給她閃了場。”假期里王愷也參加了兩場婚禮,去年成婚的他本想帶著妻子去旅游,但同學朋友的婚禮他不得不去。“這就是人情債。欠他們的,就要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