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索賠只因對方長期“熟視無睹”,老人自覺心理受創
華西社區報記者 吳小紅 攝影報道
王立嶺老人家住康禧路社區天地芳苑小區,兩年前,在九里堤人人樂超市旁被劉某駕駛的小汽車撞倒。經過交警協調,劉某補償千元康復費,并承諾本次交通事故造成后遺癥仍由其負責,事情本該就此了結。
兩年后,王立嶺老人打算再找劉某索要賠償,原因卻讓記者大感意外。
兩鄰居 不“掛”不相識
2012年7月28日晚,王立嶺帶著4歲的小孫女在九里堤人人樂超市旁散步,一輛小汽車突然從旁邊沖過來將其撞倒。車主劉某急忙下車詢問情況,除了感覺左大腿隱隱作痛,王阿姨并沒有明顯傷情。王阿姨活動了一下身體,覺得自己是肌肉受傷,問題不大。便沒去大醫院檢查,僅到附近的小診所簡單包扎了一下。
為此,“肇事者”劉某補償了1000元康復費,并承諾本次交通事故造成的后遺癥仍由其負責。巧合的是,劉某家和王阿姨所在小區僅隔一條街,兩家人算得上鄰居。
很生氣 對面相逢不識君
隔街而望的兩家人,自然少不了打照面的機會。
一年后的一天,王阿姨在人人樂的門口遇到了劉某夫婦。劉某妻子和王阿姨簡單聊了幾句,劉某因有事匆匆離去。此后,雙方又偶遇過幾次。幾個照面下來,王阿姨不樂意了。“每次碰到我,劉某招呼都不打一個。”王阿姨越想越生氣,當初沒有讓劉某賠錢,如今他卻對自己視若無睹,覺得心理受到了傷害。
今年5月,王阿姨覺得左大腿越來越疼,便來到四川省骨科醫院進行了檢查,檢查結果讓王阿姨大吃一驚:左大腿中外側軟組織陳舊性挫傷(氣滯血瘀)。王阿姨想到了兩年前的那場車禍,聯想到平時劉某對自己的態度,王阿姨便試圖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此舉卻被法院以醫院門診單不能說明問題為由拒絕。王阿姨也找過社區,社區出面協調未果。
要賠償 司法鑒定不可少
“唉,只能是自認倒霉了,當時真是應該好好去大醫院檢查,也不至于現在這樣。”王阿姨告訴記者。
參與調解的社區楊律師介紹道,其實劉某并沒有拒絕賠償一事,若王阿姨能證明傷情是由那次交通事故造成的,劉某愿意負責賠償。根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和相關的司法鑒定書證明,王阿姨可以提出訴訟。“王阿姨之所以有過激反應,是因為劉某其后的態度讓她覺得自己沒受到尊重,心理的結還沒有打開,這需要王女士的家人一起幫助她走出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