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青島“11·22”輸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大事故,已經三個多月。青島進行了哪些反思,又將如何進行區域功能布局的調整?目前青島自貿區申報情況如何?
針對上述問題,全國兩會期間,《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新起。他表示,解決好化工產業與居民區之間的管道交叉的問題,解決好化工產業功能和居住功能混雜的問題,非常重要。
張新起透露,青島黃島石化區功能規劃調整的初步規劃已經編制完成,未來該區域規劃為自貿區的拓展區,用來發展自由貿易區相關的高端服務業。“目前,青島自貿港區總體方案已經上報商務部。其核心是通過行政審批體制改革、監管模式創新、貿易轉型升級、樞紐港建設、金融領域開放創新及輻射聯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國家擴大開放作出示范。”
黃島石化區將規劃為自貿區拓展區
《中國經營報》:青島“11·22”輸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大事故過去已經三個多月,青島將從中吸取怎樣的教訓?
張新起:“11·22”事故損失慘重,教訓深刻,是不能忘記的,青島要從中吸取教訓。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優化區域功能布局。解決好化工產業與居民區之間的管道交叉的問題,解決好化工產業功能和居住功能混雜的問題,非常重要。
目前,石化區約13平方公里;黃島居民區40平方公里,住著10萬居民。由于歷史原因,形成了石化設施和居民生活區的混雜,嚴重威脅區域安全。從產業角度看,現在從這個口岸進口原油達7000多萬噸,占國家原油進口的12%左右。一些石化設施異地遷建,這需要從規劃布局來調整。
考慮到青島的大范圍布局,一些石化設施,比如管線物流企業,將異地遷建到港口條件更好、區域相對獨立的地方。而對化工企業,要嚴格控制污染,嚴格控制安全。
《中國經營報》:未來這個區域的功能布局將如何重構?將重點發展哪些產業?
張新起:目前,青島黃島石化區功能規劃調整的初步規劃已經編制完成,正在按照程序報省里和國務院批準。
未來這里的石化企業將全部遷出。該區域毗鄰青島港,而青島港是保稅港區在申報自由貿易港區。為此,未來該區域規劃為自貿區的拓展區,用來發展自由貿易區相關的高端服務業。
青島自貿區方案已編制完成
《中國經營報》:剛才你談到青島港保稅港區正在申報自由貿易港區。和上海自貿區相比,青島在申建自由貿易港區的優勢是什么?
張新起:主要有四個優勢:一是區位優勢突出,地處沿黃經濟帶、環渤海經濟圈和東北亞地區的交匯點,陸向腹地覆蓋華北、西北、東北等北方地區,并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輻射到東亞、西亞、東歐等地,海向腹地輻射到東北亞以及東南亞各國。特別是與日韓地緣相近,青島是日韓在中國的重要經貿合作伙伴和韓國在華投資最多的城市,青島與日韓產業協作緊密,貿易往來頻繁,經濟合作基礎牢固。
二是港口條件優越,青島港航線網絡、港口規模、碼頭等級、口岸設施、集疏運能力等軟硬件基礎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全球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前七位,是我國在東北亞地區最具競爭優勢的國際化港口。
三是產業基礎雄厚,擁有一批馳名中外的品牌企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1.6萬億元,特別是以港口為載體的海洋經濟發展迅速、潛力巨大。
四是特殊區域運作經驗成熟,有全國第一家按照“功能整合、政策疊加”要求整合而成的青島保稅港區。
《中國經營報》:目前申建自貿區方案的進展如何?青島的定位是什么?
張新起:在山東省政府支持下,青島自由貿易港區的請示已于去年5月28日由山東省政府呈報國務院。目前,青島自由貿易港區方案已經編制完成,并經省政府報送商務部。其核心是通過行政審批體制改革、監管模式創新、貿易轉型升級、樞紐港建設、金融領域開放創新及輻射聯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國家擴大開放作出示范。
下一步,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將通過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港的核心功能區、建設我國藍色經濟開放發展的先導區、打造沿黃河流域升級版的出海大通道、構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升級示范區、建設文化產業國際交流試驗區五個方面加快自貿港區申建工作。
《中國經營報》:近年來,青島圍繞建設宜居幸福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目標,搶抓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機遇,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那么在產業轉型升級上有哪些突破?
張新起: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方面,青島突出藍高新產業導向,加快建設工業十條千億級產業鏈、高端服務業十個千萬平方米工程和現代農業十大重點工程,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加快中心城區的騰籠換鳥工程,推動老城區工業向縣域轉移。
其次是加快產城融合發展,統籌推進21個經濟功能區和55個工業集聚區建設,促進產業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有效銜接,實現園區建設城市形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