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公里的海岸線,64公里的金沙灘,全年空氣質量達到“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天數為228天,目前全國面積最大、景觀元素最為豐富的海洋公園……海濱城市日照,美景如畫,渾然天成。
“聯合國人居城市”、“中國人居環境城市”、“中國最美十大海濱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一系列的人居大獎、環保范例獎花落于此,絕非偶然。
這些綠色佳績,正是日照市始終堅持規劃在前、生態建市的發展戰略,嚴格按規劃建設開發,絕不越雷池半步的結果。
留白的藝術
1989年地級日照市成立,在1992年編制的城市規劃中,將城市定位為:以港口、工業、貿易、旅游為主的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
1989年至今,日照先后十一任市長除2006年對規劃作過局部小修編外,始終遵循規劃建設城市。
“十一任市長一個規劃”。日照在城市發展規劃上的立場始終如一,不斷優化“東港、西新、南工、北游、中城”的空間布局,堅持把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作為城市發展的首選目標。
在日照的黃金海岸,有一個與海相連的萬平口瀉湖,是亞洲最大的瀉湖之一。曾經,從江南運送大米到北方的船只每年都有上萬艘在此停靠、中轉,后來,這里被附近漁民填湖造地,開辟為養殖池。
在1992年編制的城市規劃中,日照就提出了恢復瀉湖水體、建設一個綜合性海濱城市公園的構想,并邀請中國規劃設計院對該區域進行了初步規劃。
沒有合適的命題,歷屆市委、市政府將這片區域封存了10年,寧可暫時擱置,也不倉促上馬。“城市留白”藝術在這里被完美運用。
自2002年起,隨著一系列帆船賽事的舉辦權先后花落日照,在規劃的指導下,日照市委、市政府再次聘請國內外知名的規劃設計機構和著名專家,對萬平口區域的規劃定位和開發保護利用反復論證,確定在萬平口瀉湖周圍建設水上樂園和水上運動基地,把日照打造成“水上運動之都”。
如今,9.2平方公里的“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已舉辦了3屆帆船世界錦標賽、中國水上運動會、中日韓大帆船賽等40多項重大賽事,日照也成為全國首個水上運動賽事全能城。這里同時成為集旅游、水上運動、休閑、群眾健身于一體的綜合性海濱公園,為公眾無償提供了一處具有國際水準的海濱旅游休閑景區。
“如果十一任市長其中任何一位松松口子,那么今天日照的黃金海岸很可能已是別墅林立。”日照市委書記楊軍說。
不變的堅持
“十一任市長一個規劃”,正是日照對生態建市不變的堅持。
2007年,時任日照市市長楊軍連續簽署3個市政府通告,對東部沿海區域實行嚴格規劃控制,控制區內禁止房地產開發和有污染的工業項目建設,核心控制區內停止審批建設用地;劃定北部臥龍山周邊區域76平方公里為旅游度假區,已有工業項目按照規劃清理或者遷出。
3道禁令,既有效保護了海岸帶和水源地,也為未來建設國際水準的旅游度假區預留了空間。
近年來,隨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魯南臨港產業區、日照港、保稅物流中心、國際海洋城、各大產業園區等發展平臺的加快建設,日照市轉型升級發展的優勢日益明顯,生態建設也被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3年,日照市政府接連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山海路以北區域建設項目規劃管理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海岸帶規劃建設管理和城市規劃區土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啟動實施總投資37.9億元的10項環保重點治理工程,治理目標向社會公開承諾。
2014年,日照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扎實開展‘生態建設年’活動,崇尚自然質樸,建設自然生態宜居城市”做了詳細闡釋,提出堅持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集中整治重點企業重點區域、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強生態宜居環境建設等具體舉措。
除了保護海洋的“原生態”,日照還推出了系列獨具特色的漁家游,全年旅游人數達到315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10億元;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1.34%,建成區以外村莊全部配備環衛設施和保潔人員,新增國家級生態鄉鎮10個。
目前,以“東煤南移”、“北集南散”為目標,日照市正扎實做好港口規劃調整工作,優化港口功能布局,減少港口對城區環境、交通的影響,促進港口與城區的雙贏。(陳蕾 王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