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與地下管網安全已產生諸多不協調甚至沖突,一些居民絲毫沒意識到這些潛伏在地下的“地雷”危害會有如此之大。
青島政府人士表示將排查管線安全隱患。但相關專家指出,應借此機會徹底改造全國范圍內存在安全隱患的油氣輸送管網,系統開展老舊管網修復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倒逼國內油氣管道修復業的提速。
24日晚間,中國石化公告,公司位于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原油管道發生破裂。此次事故發生的原因以及有關事宜,政府已派出事故調查組進行全面調查,公司將積極配合相關調查工作。目前公司生產經營穩定,成品油市場供應穩定。
油氣管道事故率遠超國外
青島市黃島區劉公島路盈泰嘉園小區附件的舟山島街是10月23日事故發生時的爆燃點之一。記者現場看到,寬度不足10米的街道兩邊,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商鋪,幾輛施工車正轟隆著清理被炸碎的路面。在附近上班的小楊告訴記者,事故發生時整條街道商鋪的櫥窗玻璃均被震碎,慌亂的人群爭相奪路而逃。
記者目測這條被毀壞的路面至少有300米長,其地下埋藏著不足200米遠處數十家化工企業輸送原油的管道。這條油氣管道系中石化旗下總長度近達250公里的東黃復線其中的一段。
值得注意的是,這條管線建成于1986年7月,至今已服役27年。而這只是全國范圍內超期服役的油氣管道之一。中石油管道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心主任馮慶善此前曾對媒體披露,目前國內進入管道建設的高峰期,但現役的油氣管道有約60%服役時間超過20年,東部管網服役運行已30多年。此外,還有一些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油氣管道,運行了近40年之久。
馮慶善指出,油氣管道長期服役后,會因外部干擾、腐蝕、管材和施工質量等原因發生失效事故,至少目前國內現役油氣管道已進入事故多發期。
據記者粗略梳理,從2010年至今三年時間里,國內公開披露的油氣管道事故已多達數十起,呈現逐年上升勢頭。統計數字顯示,我國油氣管道事故率平均為3次/1000公里·年,遠高于美國的0.5次/1000公里·年和歐洲的0.25次/1000公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