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評論:棄嬰島注定短命?
廣州市民政局召開發布會通報,廣州“嬰兒安全島”即日起暫停試點,重新啟用時間另行公告。廣州也成為全國首個叫停試點的城市。(3月17日《北京晨報》)
評判
于法無據豈能長久
廣州“嬰兒安全島”于今年1月28日啟用,于3月16日暫停。其間,共接收棄嬰262名,遠超過其他城市同時期的接收數量。
廣州“嬰兒安全島”因對棄嬰的不監控、不追究、不問責,而使天下父母“慕名而至”廣州棄嬰,門庭若市,棄嬰驟增,導致居室、床位、人手和設施的嚴重不足而被迫“閉島”。
遺棄生命,是法律不能容忍的犯罪行為,遺棄骨肉,是絕對的人倫悲劇!皨雰喊踩珝u”在保“嬰”“全安”的同時,也確保了“棄”的“全安”,為棄嬰父母逃避法律制裁、道德譴責創造了出口,由此,鼓勵了棄嬰,縱容了犯罪。如今廣州的“閉島”事實,便是充分的佐證。
被棄嬰兒需救助,但“善待棄嬰”的理由,絕不能成為不打擊遺棄生命犯罪的借口,不譴責遺棄骨肉喪天良的借端,“嬰兒安全島”的久而久之,必將導致道德淪陷、法律崩潰。
廣州“嬰兒安全島”從高調啟動,到快速“閉島”的短命,充分暴露了有關機構先期調研不充分,設計思路有缺陷。
棄嬰問題,是日益嚴峻的社會問題,由來已久,涉及面廣,成因復雜,因此,從根本上解決棄嬰問題,是重大的系統工程。
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棄嬰問題解決,也為解決棄嬰問題凝聚了更大的民意,更多的民力基礎。在法治及其正當程序下匯集起來的廣泛民智、民力將是突破棄嬰問題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澎湃推力。解決棄嬰問題,當以法律為邊界的開放空間,讓更多的群眾和政府部門、社會組織成為多元的解決問題的主體,從而使各方政策資源協同配套,使解決棄嬰問題與宏觀社會治理和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協同推進。
生命不能被遺棄,道德不能被淪陷,法律不能被崩潰。
趙勇
提醒
安全島不是責任集裝箱
孩子的治療和成長,除了治療資源的保障外,也離不開父母的關心和呵護。這些孩子需要治療,更需要父愛母愛,更需要家庭的溫暖。把殘疾嬰兒故意推給社會,讓自己的靈魂永遠受到譴責,自己也會生活在痛苦和悔恨中。推掉一份做父母的責任,多了一份對兒女的牽掛,所以自己的人生也談不上什么幸福。再者,按現行有關法律法規,遺棄嬰兒也是一種犯罪行為,一旦追究起來,還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懲處。
“嬰兒安全島”沒有“棄嬰收容所”好,“棄嬰”二字能給人以警醒,給人以啟迪。它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收容棄嬰的地方,這是一個給不良父母擦屁股的地方,這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地方,不是孩子快樂的天堂。一個正常的父母,一個愛孩子的父母,是不能,也不應該把孩子送到這個地方來的,這里不是父母推卸責任的集裝箱,不是收容不良父母違法行為的集散地。如果將“嬰兒安全島”更名為“棄嬰收容所”,也許他們一聽到這個名稱,一想到這個名稱,就會有良心發現,就會增強責任心,就打消了送子女到這里來的念頭。
另一方面,“嬰兒安全島”的做法也不應該大力提倡,更不應該一刀切,一擁而上,全國都搞這個“安全島”。各地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靈活掌握。這些生病的孩子、殘疾的孩子是個弱勢群體,我們應該幫他們,如何幫他們、怎樣幫,不能只用“嬰兒安全島”這一種形式去解決問題。這些孩子需要治療,需要撫養,社會可以用“嬰兒安全島”的這部分資金,直接貼補給這些家庭,貼補給這些孩子們。這樣這些孩子不用離家,不用離開父母,依然能夠得到很好的、有效的治療。這樣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也減輕了“嬰兒安全島”的壓力。對于確實無人撫養的嬰兒,再收入“島”內,由社會負責,由社會撫養。這樣,“嬰兒安全島”就會走向成熟,變得更為合理,更為完善。劉紹義
遺憾
如何解救遭棄嬰兒
開辦“嬰兒島”之初就有人指出,這無異于縱容棄嬰行為,但出于及時發現和救助棄嬰,保障棄嬰最基本的生命權考慮,各地政府民政部門都義無反顧地開辦了“嬰兒島”,并且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為一大批遺棄嬰兒撐起了保護傘。遭遺棄的嬰兒絕大部分是因為殘疾和病患原因,比如心臟病,先天性殘疾等,許多仍然在貧困線上掙扎的父母不能給孩子治病,無力支付昂貴的治療費用,無奈之下只得走遺棄之路。這恐怕是大多數棄嬰的原因。不解決這個問題,棄嬰就不會停止,嬰兒島里的嬰兒也就會越來越多。福利院的容量有限,無休止的棄嬰將無法接納,難以安身。因此,設“嬰兒島”只是治表難以治里。救助棄嬰的根本辦法不在建多少“嬰兒島”,而在解決棄嬰家庭的困難,幫助他們醫治殘疾或者病患嬰兒,給予他們更多的同情與關愛。
醫療改革箭在弦上,但大病救助和貧困家庭的兒童救助有沒有列入其內?據《中國兒童福利政策報告2011》報告,中國孤兒人數從2005年的57.4萬上升至2010年的71.2萬,其中大部分是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孤殘兒童,因受資金的缺乏及當地醫療水平的限制,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據衛生部門統計,我國僅兒童白血病每年新患病人數約為16000至20000例,是危害我國兒童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但由于經濟困難和診療技術力量相對不足等原因,只有不超過8%的患兒(約1200至1500例/年)可得到及時、正規、合理、系統的診治。由此也可見,棄嬰的無奈與窘迫。在這個方面,政府是不是可以為生命兜底?我們的財政收入逐年提高,享受福利的領域也越來越多,但在救助病患兒童方面卻顯不足。真正關愛嬰兒生命不在建多少“嬰兒島”而在解決嬰兒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廣州的“嬰兒島”關了,但棄嬰沒有因為“嬰兒島”的關閉而絕跡,他們的命運仍然令人擔憂,因為,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救助而不僅僅是個“嬰兒島”。
胡子民
延伸
全社會都應該深思
其實在棄嬰島建立之初,我們很多人都對這事都表示懷疑,一直會覺得設立這樣一個機構,會不會人為地促進棄嬰現象的發生呢?結果不出我們所猜想,很多人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將本應該自己有能力撫養的孩子,送給了政府部門去承擔,家庭責任的失去,即使孩子們送到政府的養育機構,都能夠獲得那份真正的家庭之愛,父母之愛嗎?
在當今的社會,很多年輕人都缺乏愛,很多人都比較自私,為了個人的欲念,老不養,小不撫的現象多了,在稍微遇到點兒挫折的時候不養育自己的子女也應該是正常現象,不用說有毛病的孩子,家庭要承擔很大的壓力,即使沒有病的,也許有特殊原因存在,放棄撫養責任的也大有人在,恰好政府部門設立了棄嬰島,正好讓孩子有一個出路,因此棄嬰島建立時間不長就人滿為患,這是必然現象。
既然棄嬰島運作出現這樣的怪相,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呢?一是要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讓這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的思想水平都要提高,在做任何事情上都不要放棄自己的責任,每一個人都要有家的觀念,每一個人都要有奉獻意識,只有人人承擔責任,這棄嬰現象才會減少;二是加大社會救助力度,很多孩子之所以被遺棄,大多是因為這些孩子患有的一些疾病是普通家庭不能承擔醫療費用的,要想讓家庭能夠愛他們并接納他們,我們的政府就應該為這些孩子們提供良好的服務,讓孩子的父母在給孩子看病的時候,不再因為看病難看病貴,而出現一臉無奈的現象。加大社會救助,讓患病的孩子,尤其是患大病的孩子能夠得到及時的救治,也是解決病殘孩子遭遺棄的另一種必然措施;三是加大執法力度,對惡意丟棄嬰兒的現象一經發現,必須用相關法律重責,只有對這種現象嚴厲打擊,才能夠從根本上轉變孩子被遺棄事件的發生。
苗鳳軍
-三言兩語
●嬰兒安全島作為收容棄嬰的新事物,出發點相當好,可是“國情”不允許!
——趙利峰
●善意舉動被利用,這就是國民素質問題,責任心問題,道德問題,別再盲目認為什么摔倒訛詐只是個別人了,大多數人道德底線已經太低了。
——程玉明
●棄嬰島其實是鼓勵棄嬰行為,可不設立這個,狠心者一樣拋棄。唉,怎么這種好事兒,在俺們國家,就這么難實行呢?
——王楠
●家長們真不明白嗎?這是治病養殘的天堂?
——魏巍山
●救助棄嬰、保障棄嬰最基本的生命權。
——周二群
●無論如何,棄嬰島的建立是社會的一個進步,不可輕易言退。
——梁傳云
●需要制訂完善的措施,不能任由棄嬰現象屢禁不止。
——方彤彤
●建立之初,沒想到這個問題?沒有預案?
——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