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夯實道德根基:讓善行義舉上榜 為凡人善舉立傳
齊魯網 編者按:4月7日《人民日報》以《山東夯實道德根基》與《山東不讓人心倒下》為題在頭版頭條及第四版刊登山東“四德工程”建設成就。2007年,山東啟動實施以“孝、誠、愛、仁”為主題的“四德工程”,讓善行義舉上榜,為凡人善舉立傳。7年間,全省逾萬個村居、1000萬名群眾參與。道德建設融入日常生活,點點滴滴中聚起不倒人心。
四德工程潤物無聲善行義舉聚起人
山東夯實道德根基
本報濟南4月6日電(記者徐錦庚、劉成友、卞民德) 這段時間,一部在網絡上熱播的公益微電影《養老榜風波》,讓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辛莊鎮侯家臺村出了名。
電影里說的是件真事。侯家臺村有個道德委員會,把村民贍養老人的情況排成“養老榜”,貼在了村文化廣場上。沒想到,養老榜才貼出兩天,就被人偷偷撕去一塊。
侯家臺村子不大,肇事者很快被發現。原來,是排名最后的村民覺得丟面子,到村“兩委”討說法未果,就摸黑撕了榜。
撕榜村民認錯后,養老榜重新上墻?墒菦]過多久,要“撕榜”的村民越來越多,盯著村黨支部書記換新榜。雖然一換再換,村道德委員會不但不煩,反而越換越樂呵。
“為啥要換?養老榜一貼,大家都看得見。你孝敬老人,我比你還孝敬,都想露露臉,都想做模范,誰也不想落后,就連一些常年在外不回村的,也都拎著東西趕回來看老人了!贝逯钫俳ㄏ沧套痰卣f。
把孝德曬在陽光下,一張養老榜,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
在山東農村,“上榜”已成為眼下最時髦的詞。前些年,榜名五花八門:好媳婦榜、好婆婆榜、睦鄰榜、好人好事榜……后來,省委宣傳部統一概括為善行義舉“四德榜”。如今,山東有2萬個村居建立起“四德榜”,記錄下1000多萬件次普通群眾的好人好事。
自古以來,山東就有張響亮的“名片”:孔孟之鄉,禮儀之邦?墒,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道德失范、誠信缺失、風氣不正等不良現象日益嚴重,嚴重沖擊了千百年來積淀的道德根基。
為了重塑“禮儀之邦”的道德高地,山東自2007年起,啟動實施“四德工程”。家庭美德突出“孝德”,職業道德突出“誠德”,社會公德突出“愛德”,個人品德突出“仁德”。公民道德規范具體化、生活化,說的是群眾貼心入耳的話,樹的是群眾觸手可及的桿,讓善行義舉上榜,為凡人善舉立傳。
道德建設,光靠自覺不行,還得有“硬杠杠”。山東將“四德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把全省138個縣(市、區)劃分為3類,進行量化考核,每一項標準都讓干部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拎得動。全省計劃到今年年底建成善行義舉“四德榜”3.5萬個,村居覆蓋率達50%以上,力爭明年底實現所有縣(市、區)全覆蓋。
道德建設融入日常點滴匯聚強大能量
山東不讓人心倒下去
“人倒了可以扶起來,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來了!瘪R年央視春晚上的這句臺詞,拷問著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而久負“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盛名的山東,雖然道德傳統源遠流長,如今也面臨著同樣的難題。
幾年前,3名外地大學生歷時兩個月,在曲阜市南辛鎮做了一次調查,范圍涉及43個村莊、2000多個家庭。結果令人震驚:每個村的樹林或空曠處都有“躲兒莊”,那些離群索居的老人要么是被趕出家門,要么是為“躲清靜”“眼不見心不煩”。孝經,在孝文化的發源地卻成了一本難念的經。
2007年,山東啟動實施以“孝、誠、愛、仁”為主題的“四德工程”,讓善行義舉上榜,為凡人善舉立傳。7年間,全省逾萬個村居、1000萬名群眾參與。道德建設融入日常生活,點點滴滴中聚起不倒人心。
小道理入耳入心,身邊事可親可學
“媽媽,我要感謝您,您不僅給了我生命,也給了我活下去的希望……”微山縣付村街道機關“道德講堂”里,26歲的班凱正在平靜地講述著。這個患有侏儒癥且雙目失明的年輕人,鋼琴水平已達十級。一路走來,班凱邁出的每一步,都凝結著一個偉大母親的心血。
周圍的聽眾個個眼含淚花,有的淚如斷線之珠。這樣舐犢情深的故事,這樣身殘志堅的強者,就活生生地站在大家眼前。其所產生的道德沖擊,遠比影視和書本里虛構的故事震撼。
道德建設是篇大文章,能否做到讓廣大干部群眾入耳、入腦、入心,是決定這項工作成敗的關鍵。以前,道德教育遇到的尷尬不少:大道理一遍遍地講,群眾不買賬;投資不菲的文藝作品,群眾不愛看;費盡心思樹起的典型人物,群眾轉身就忘。歸根到底,這些“高大全”離群眾生活太遠。
山東抓“四德工程”建設,不走老路,堅持從具體事、身邊事抓起。家庭美德突出“孝德”,職業道德突出“誠德”,社會公德突出“愛德”,個人品德突出“仁德”。公民道德規范具體化、生活化,符合群眾意愿和口味。
“人人有愛心,相見滿面春,走出小家進大家,都是一家人,日月映星辰,天涯若比鄰,一個道理傳古今,要做愛德人!痹谧筒┦谢概_縣,這首《四德歌》,被改編成一出情景劇,吸引了眾多觀眾。不僅如此,這首歌還在互聯網上衍生出多種版本的MV。它通篇不講大道理,說的都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不僅田間勞作的村民喜歡哼上幾句,城市社區廣場的大媽也時常邊唱邊跳、載歌載舞。
在日照,市財政投資1000萬元,制作了微電影、動漫片、廣播劇等,并以“孝、誠、愛、仁”為主題拍攝呂劇電影《四部曲》。僅去年以來,全市各級創作的“四德”主題文藝作品就有18部,深入基層展演400多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真正走進了大眾生活。
“實踐證明,活動不在多,關鍵要有效果,離開群眾實際生活去搞活動,口號再響、聲勢再大,最后也是空對空!鄙綎|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守剛說。
讓善行義舉上榜,為凡人善舉立傳
能在村里的“四德榜”上堅守大半年,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的周長梅很有面子!皩O媳婦進門6年了,沒吵過架,沒紅過臉,可孝順了!睜敔斘湄懱锟洫!皠e人有事她搶著搭手,帶頭成立了愛心媽媽聯誼會,接送留守兒童,給他們輔導功課。”村支書武懷祥介紹。輪到周長梅,簡單一句:“這不是應該做的事情嗎?”
周長梅口中“應該做的事情”,以前被很多人所忽視。隨著曲阜市大部分村子樹起善行義舉“四德榜”,凡人善舉、好人好事逐漸成了一種時尚。
“年紀大了,還可以做點小事!睍航值儡骷掖78歲的荀金忠老人不甘落后,主動到街上轉悠撿垃圾。市里獎勵他1000元獎金,他換成雞蛋、掃帚等送給敬老院和學校。
山東用好一個“榜”,抓好一個“推”,提倡從群眾身邊好人好事學起,一個帶動一群,一點影響一片,星火燎原,形成聲勢。
孫增香照看高位截癱的小叔子40年,戰顯棟捐腎救父,趙大勇11年獻血8000毫升……在最早倡建“四德工程”的萊州市,如今已建立志愿者、慈善義工等社會團體80多個,吸納群眾9萬多人,每年組織活動2000多場次、募集愛心慈善捐款1億多元。
去年以來,全省涌現出縣以上道德模范典型1萬多名、“山東好人”941名。蔚然成風的志愿服務,涌現出一批響亮的公益品牌。國家電網山東電力系統的“善小”、青島的“微塵”、濟南的“泉城義工”等,在齊魯大地上家喻戶曉。
好制度有硬杠杠,軟任務靠硬抓手
制造、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減100分;有重大立功表現、見義勇為,加20分;受到記過、記大過處分,減20分……這樣的加減分細則,出自榮成市今年起實施的《關于社會法人和自然人征信管理辦法》。該市在全國率先啟動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意味著誠信建設從道德層面轉向制度探索。
剛剛評選出的1萬多名“誠信示范戶”被納入加分項目;而去年底在當地媒體公布的60名欠賬不還的“老賴”,則被納入了正在建立的征信系統“黑名單”。“要讓信用報告成為公民的第二身份證!痹跇s成市委書記侯世超看來,當前普遍存在信用規章制度不健全、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機制缺失、信用數據缺乏的狀況,社會征信就是征集并運用社會法人和自然人在經濟、社會活動中與信用有關的信息,目的就是“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
無獨有偶,2月19日,濟南市歷城區“歷城企業信用網”正式上線運行。想查歷城區內業戶信用信息,鼠標一點就可以,無需再攜證件到工商局查閱。
歷城區工商局工作人員介紹,網站上線首日,就發布了區內17980家企業、23144家個體戶的基本信息228萬余條,其中包括“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名單、失信信息1744條!敖窈笫袌鲋黧w不良信息將實時發布,這就相當于給企業戴上了緊箍咒!
在山東,制度建設讓“四德”工程這項“軟任務”具備了“硬抓手”,落到實處不再是一句空話。全省已有98個縣市區針對道德建設建立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標準和要求,100多個縣市區委書記掛帥抓“四德”建設工作。曲阜市對領導干部、企業職工、農民3個群體制定了不同的“孝德行動提示”,孝不孝成了衡量領導干部的硬杠杠。曲阜市委書記李長勝說:“官德影響民德,民風正先要官風正,要將孝道作為干部提拔使用的紅線,不孝者不得提拔重用。”
目前,山東省縣、鄉、村三級“四德”責任狀簽訂率超過30%,公示普及率達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