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積金也鬧起“錢荒”,多地出現公積金供應額度縮減,出現貸款難、提取難的情況。在濟南,由于可提取公積金額度收緊,甚至出現了“擠提”風潮。
雖然許多地方的相關部門出面聲稱“公積金額度充足”,但現實的情況卻是,公積金的確出現了錢荒。究其原因,目前一般認為有兩個:一個是“國五條”之后各地購房需求出現了集中爆發,公積金貸款集中放量;另一個則是,公積金給挪去建保障房了。
這兩個原因應該比較靠譜!皣鍡l”雖然看上去意在打擊地產投機,但對那些“剛需”來講,其實際效果顯然增加了購房人負擔,由此也自然激發了之于公積金的需求。至于挪用公積金去建保障房,這個“挪用”其實源于2009年住建部聯合七部門下發的通知。雖然這個通知僅是“試點”,但試點的城市卻由最初的29個上升到了現在的93個。中國的保障房建設是一個龐大的計劃,而這個計劃自一開始就不斷遭遇資金來源的懷疑。目前,各地對于用公積金閑置資金建設保障房興趣持續高漲,個中原因其實很直白:這是現成的金礦,地方政府不用白不用,挪用公積金大大減輕了從其他地方籌集資金的壓力。
有以上兩個原因存在,公積金出現“錢荒”是順理成章的事。
但關鍵的問題卻在于,住建部等部門下發的那個通知是非法的。現行《住房公積金管理辦法》中,沒有允許政府部門把公積金挪作他用的條款。而更為重要的是,公積金雖然由單位繳納和個人繳納兩部分構成,但本質上是繳納者的私人財產。建設保障房,看上去初衷當然良好,但挪用公積金這種手段卻顯系惡劣。住建部等部門沒有同任何一個公積金所有人商量,就以一個高蹈的名目,“試點”了別人的財產。
目前公積金的監管和使用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公開信息顯示,2011-2012年,全國公積金年結余約四五千億元。而據前證監會主席郭樹清2011年透露的數據,全國公積金繳存余額2.1萬億元。截至目前,這些數據全部是外圍信息,公積金的管理部門則從來沒有發布過具體的繳存結余數據。
作為他人財產的管理部門,自然有義務為別人保守秘密?蓡栴}在于,公積金的管理不僅僅是保管,它還有投資運營。但投資運營的效果如何?不知道!公積金的管理運營機構沒有發布任何信息。
一方面,結余的公積金因通脹等因素不斷縮水,而公積金所有人卻無法自由處置自己的財產;另一方面,政府“試點”了他人的錢,他人不僅得不到任何收益,還得不到任何信息。這樣的場景,典型詮釋了什么叫“有特色”。
本質上,公積金實際成了政府的提款機。建設保障房的“試點”目前有明顯的擴容趨勢,公積金入市的步伐也一直沒有停止。但是除了這些“用別人的錢干自己的事”之外,如何讓公積金所有人“用自己的錢干自己的事”,卻沒有什么動靜。
在當前的管理機制下,公積金很有可能重蹈經濟適用房的覆轍。它本質上是一種強制儲蓄,說好聽的是一種“父愛主義”,說難聽的,則是你存錢我來花。當一項制度讓人們無法自己處置自己的財產,除了徹底取消,這項制度沒有任何存在的理由。
(原標題:住房公積金制度應該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