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稱,身價近400萬元的阿斯頓·馬丁,掛著奉化市市級機關大院的通行證,并附上了幾張照片。照片上,一輛黑色阿斯頓·馬丁的前擋風玻璃下,插著一張通行證,上面“2013年奉化市市級機關大院”字樣清晰可辨。記者采訪奉化市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員說,這輛跑車屬于奉化當地一家大型民營企業所有。之所以將通行證發放給重點大型企業,是為了方便他們來政府部門辦事。(5月28日《錢江晚報》)
這輛豪車只因其屬于大型民營企業所有,便可以享受政府相關部門為其發放的“通行證”,公眾不免要問,普通百姓的私家車是否可以享受這樣的“特權”呢?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總是讓一些納稅大戶享受這樣那樣的特權,而這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社會的公平正義。
不可否認,作為這些大型企業來說,無論是能夠解決大批勞動力就業,還是能夠為地方財政提供大量的稅收,其確實具有不小的功勞,但這絕不能成為其享有這樣那樣特權的“通行證”。然而,當下一些地方政府從招商引資時,就向這些大型企業許下這樣那樣的承諾,無論是在土地的使用上,還是項目的審批上,總是能夠得到各種各樣的“偏袒”。這其中,不僅有些地方政府為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污染企業大開“綠燈”,只為了能夠從中撈取到更多的泡沫政績。
有的項目還未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復,便開始大肆圈地,甚至出現違法占地等各類問題,以致百姓的利益蒙受慘痛損失。對于各級政府以及相關部門來說,無論是通過全方位完善基礎設施,不斷提升對重大項目的承載能力,還是通過轉變黨員干部作風,進一步優化發展軟環境等,都是值得稱道的。但打著促進發展的旗號,為一些大企業大搞“特權”,這無疑是對公平正義社會氛圍的褻瀆與踐踏。
面對大型民營企業的豪車“享特權”的現實事例,不僅需要當地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好好反思。同時,這也提醒各地政府需要進一步端正服務大型企業的態度,否則,不僅容易破壞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也容易助長一些大型企業“財大氣粗”、囂張狂妄的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