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財苑)在為“證券時報專家委員會2013年春季論壇”提交的書面發言中指出,中國經濟目前仍然處于工業化、城鎮化雙加速階段,中國經濟在未來10年保持較快增長速度仍然可期。預計到2015年,城鎮化將和出口轉好因素共同推動中國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增速達到10%左右。
范劍平認為,城鎮化對中國來說并非“強心劑”,而是長達十年的長遠規劃。他推算,如果城鎮化率從目前的51%提高到65%,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難得機會,關鍵是能否利用這個機會,使中國從勞動力低成本的資源驅動模式轉變為勞動力素質提高、企業科技研發能力增強的創新驅動模式。
在范劍平看來,新型城鎮化有兩個政策要點,一是在硬件建設方面,即通過擴大投資,集中建設城市群;二是在軟件建設上,通過擴大消費,解決3億農民家庭的市民化。
范劍平認為,城鎮化規劃中科技元素應用越充分,城鎮化對高科技產業的需求就越大,對產業升級的帶動作用越強,促成中國經濟發展升級版夢想成真。
對于今年的經濟形勢,范劍平指出,2013年,中國剛剛開始進入新周期的門口,卻面臨兩大攔路虎。一是物價,另一個是房價。他認為,與前兩輪周期不同的是,本輪物價起點太高。此前兩輪,都是在通貨緊縮的狀態下結束調整,開始進入新周期,相對于負的百分之一點多的物價水平,通脹目標3%,留給宏觀政策超過4個百分點的空間,可以放心實施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而2012年CPI已達2.6%,即便2013年對通脹的容忍度已經提升到3.5%,也僅有0.9%的幅度留給政策,這就決定了本輪經濟上升期,不能像過去那樣,放心大膽地搞擴張,因此,一開始就把通脹作為主要威脅,小心翼翼地微調,既要保證經濟增長好起來,又要防止物價過快上漲。
對于另一個更為厲害的攔路虎“房價”,在范劍平看來,已經不能再高了。而且,前兩輪周期,房地產是主角,本輪周期卻要實現一個沒有房地產作為主角的經濟上升期。這需要嚴格貨幣紀律,匹配中央和地方的財權和事權、加大地方財力減輕對土地財政的依賴,與此同時,讓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
范劍平認為,今年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空間極其有限,但盡管如此, 2013年也能實現8%以上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