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十四五規劃》指出“三農”工作重點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轉移,2023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開局之年。山東省農業發展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下文簡稱“山東農擔”)緊緊扭住“三農”工作不放松,匯聚起時代發展的磅礴偉力,書寫山東農業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更加絢爛的篇章。

  農業信貸擔保是鏈接各個主體的橋梁。作為政府職能的延伸、財政政策的補充,發揮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成立五年來,山東農擔積極發揮政策性擔保職能作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強省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4月25日,《農擔實踐·樣板力量》主流媒體走進山東農擔主題采訪活動正式啟動,新華社、大眾網·海報新聞、新浪網山東站等主流媒體前往諸城、煙臺兩地,實地探訪山東農擔特色產業項目,感受金融活水流向齊魯大地的樣板力量。

  “金融活水”式高質量發展

  山東農擔、融擔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安民在啟動儀式上介紹,山東農擔成立五年來,已累計為全省25萬戶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貸款1491億元,新增、在保、累保金額和風險防控等多項主要指標穩居全國第一,累計代償率0.29%,較全國農擔體系均值低1個百分點,考慮回款后的代償率僅為0.19%,累計為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減負100多億元,有效破解“三農”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構建起“廣覆蓋、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務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模式,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了“金融活水”。

  “更廣、更準、更快”助力鄉村振興

  山東農擔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董事陳祥志表示,過去一年山東農擔各項工作發生了新的變化、取得了新的成效,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第一個是“更廣”,即政策惠及面更廣、區域覆蓋更廣、協同能力更廣。第二個是“更準”:聚焦“國之大者”,助力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聚焦“農業芯片”,全力支持種業振興;聚焦共同富裕,支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第三個是“更快”,即數據底座、更穩、服務效率更快、主動獲客能力更強。

  兩天三站,看農擔如何“破題”

  啟動儀式后,新浪網山東站跟隨媒體行的腳步開啟山東農擔應用的實地探訪,首站來到山東半島東南部的農業大縣諸城。

  上世紀80年代以來,諸城探索創造了全國聞名的“諸城模式”。在加快鄉村振興,產業迭代升級的全新時期,“諸城模式”更加需要政府、金融機構、政策性擔保機構、生產企業及合作社、農民等各類主體的同頻共振。

  2019年11月,山東農擔在諸城設立辦事處,三年來,山東農擔秉持“更好地提升產業、更高地增加收入、更大地降低成本、更多地帶動農戶”“四個更強”理念扎根,不斷探索創新,截至目前,累保戶數、累保面積、累保金額分別達到5千戶、2萬畝、20億元。

  為破解合作社缺乏啟動資金的“卡脖子”難題,山東農擔與政府、銀行政銀擔攜手,首創全省首筆“按揭農業貸”、首筆“糧食規模種植貸”、首批“果茶托管貸”等新模式。為支持諸城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適應“南茶、北糧、果插空”的總體布局,山東農擔與縣級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強村貸—諸城市茶產業集群擔保服務方案》《強村貸—諸城市蘋果產業集群擔保服務方案》《諸城市預制菜擔保服務方案》,創新提出“5+N”產品理念,還款期限最長10年;銀行利率降至4.35%以內,當地財政對前4年利息和擔保費全額補貼,且每畝茶葉、果樹每年補貼1000元。

  同時,山東農擔還搭建大田托管智慧服務平臺,為合作社做好農事大管家,提升合作社帶領村民致富能力,種糧有分紅、果茶有股份,為當地村民謀福利,為“諸城模式”賦能。

  煙臺市,一顆處于神秘的北緯37度、鑲嵌在黃渤海之濱的璀璨明珠,山、海、島、泉、河諸景俱全。這里是本次媒體行的第二站。

  煙臺“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健康有序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山東農擔煙臺管理中心立足“三農”工作大局,匯聚“政銀擔”發展合力,全力支持農業信貸擔保工作。

  結合煙臺當地實際,山東農擔先后研究開發出果香貸、耕海貸、生豬貸、農耕貸、長島漁家樂、煙臺大棚櫻桃種植、肉雞、海參加工等一系列針對農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的擔保產品及服務,其中,長島“漁家樂·民宿”提升工作獲選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典型經驗做法,是煙臺地區唯一入選的區市典型經驗。

  同時,中心依托客戶直通平臺,提供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擔保服務,累計發放“客戶直通”貸款8億元,位居全省前列;成功打通煙臺蘋果大數據平臺、招遠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的大數據平臺;推動棲霞“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創新招遠市“魯擔生豬農險貸”試點方案落地實施,初步形成了具有示范引領意義的農業信貸擔保“煙臺模式”。

  農擔模式,書寫山東農業新時代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山東農擔煙臺中心已累計為 10333戶農業經營主體,擔保貸款90億元,戶均87萬元,并為煙臺市爭取省級財政補貼約為3億元,平均年化融資成本為2.35% —4.25%,財政金融協同支農的效果初步顯現。

  諸城與煙臺,只是山東農擔的兩個縮影。目前,山東農擔已在全省15市設立管理中心,在154個縣設立辦事處,建成“省市縣鄉”四級服務網絡體系,公司擔保業務已覆蓋全省164個縣,在保規模過億元的縣達到117個,累保規模過億元的縣達到131個。

  扎根當地,創新聚力。山東農擔立足各地產業基礎,因地制宜、勇于創新,充分發揮政策擔保優勢,量體裁衣開發專屬信貸產品,真正實現了撬動金融工具為源頭活水,助力鄉村振興,助力齊魯大地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李帥 肖洋 申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