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記者 孫亞飛

  9月7日,記者從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為提升不動產登記便利化水平,聊城市著力完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編織全市不動產業務辦理“一張網”,全面深化不動產登記“一網通辦”,暢通不動產辦理“高速路”。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已在線上為市外、省外、境外的市民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累計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11.48萬件,使用人數達15.1萬余人次,辦件量居全省第三位。

  常年在北京工作的聊城籍居民楊萬濤告訴記者,今年4月,他在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地幫助下,完成了一次復雜的不動產轉移登記。工作人員傾心為他紓困解難的處事風格和辦事效率至今令他難忘。

  原來,楊萬濤計劃出售聊城市區的一套樓房,但由于這套住房登記在自己兒子名下,而兒子又遠在美國洛杉磯,短期內無法回國,因此能否順利過戶,他自己當時心里也沒底。

  4月9日上午,楊萬濤和買家一起走進聊城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咨詢房屋轉移登記事宜。當時的工作人員告訴他:“您這種情況屬于跨境不動產轉移登記,我們之前沒有辦理過這項業務。請稍等,我們馬上研究一下,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考慮到多方因素,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確權登記科、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密切協作,利用“一網通辦”平臺,會同買方、賣方、中介等迅速組建了臨時工作群,指導其通過山東政務服務網完成相關手續。

  上午10點,通過線上和線下交流溝通,買賣雙方同意并了解了辦理流程;11點,通過線上實時指導,在多方見證下,楊萬濤身在洛杉磯的兒子和身在聊城的買家順利完成網上申請、人臉識別、線上簽名等一系列操作流程;下午3點,買家順利地拿到了不動產權證書,同時獲取了不動產權電子證照。這也是聊城辦理完成的首例跨境不動產轉移登記業務。

  “市局領導高度重視,組織人員進行認真研究,最后按照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原則,采取遠程人臉識別方式外加雙方認可保底,依法完成了登記。”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確權登記科科長王克勝說,“群眾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全市不動產登記系統將繼續大力提倡這種敢于擔當、馬上就辦的作風,確實把為民服務落到實處。”

  據悉,聊城市市縣已同步建設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和受理平臺,實現了市縣兩級不動產登記業務流程統一、收件材料統一、運行模式統一、數據歸集統一、系統運維統一。同時,該平臺已全面入駐山東省人民政府網、聊城市政務服務網、愛山東APP,不動產登記業務做到了隨時隨地線上申請、網上查看、現場核驗、隨到隨辦的“一網通辦”新模式,不動產登記業務涉及的75項常用業務類型,實現了“網上辦”、“掌上辦”。

  依托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和受理平臺,聊城市還探索“一網辦理”(市民足不出戶即可在線上申請辦理不動產登記相關業務)、“一證申請”(市民僅需攜帶個人身份證即可辦理相關業務)、“一窗受理”(協同交易、稅務部門依法依規梳理、歸并各項業務辦事清單,嚴防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材料納入收件范圍,確保辦事群眾只需到一個窗口,就可完成不動產登記、稅務繳納等工作)、“零次見面”(申請人通過平臺提出不動產權登記申請、傳輸申請材料后,利用人臉識別、電子簽名等認證技術核驗申請人身份,待網上申請通過后,申請人掃碼繳納相關稅費,選擇證書郵寄到家,全程不需要前往不動產登記中心辦理)、“兩種選擇”(在登記完成后,申請人可自愿選擇不動產登記證書郵寄到家或到現場領取兩種方式)的“3102”服務模式,讓身在市外、省外、境外的群眾通過線上順利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讓群眾從“多次跑”“多頭跑”邁入了“一次跑”、“零次跑”。

  此外,聊城市還建立回訪機制,以“傾聽”聚民意,以“改進”促提高。通過現場工作人員口頭回訪、紙質回訪、電話回訪等方式,征求至少30%服務對象的意見和建議,重點在“收件材料”“辦事時間”“服務態度”等方面吸收合理化建議,推動不動產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亞飛 通訊員 王斌 趙華麗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