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會救助標準需主動告知!山東建立健全社會救助主動告知工作機制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齊靜
政策知曉率不高、向群眾主動告知不及時等問題,影響著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工作的有效開展。為解決好這一問題,省民政廳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救助主動告知機制的通知》,在系統總結去年7月以來全省各地在社會救助主動告知方面所做探索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我省社會救助主動告知內容及重點告知對象,豐富完善了社會救助主動告知方式。
《通知》明確,社會救助主動告知內容包括政策規定、救助標準、享受待遇信息、群眾求助方式、監督渠道等,重點告知對象包括申請救助對象、主動排查對象、社會救助保障對象。各級民政部門要將社會救助申請條件、審核確認程序等事項向申請救助對象、主動排查對象主動告知,并根據各項政策規定的調整變化更新告知內容;要將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標準予以主動告知,并隨時更新現行救助標準;要將享受待遇開始時間、享受金額、發放時間及享受待遇停止時間及原因等信息向社會救助保障對象主動告知;要梳理目前各級民政部門社會救助政策落實監督渠道,將社會救助熱線、部門監督電話及民政部門網站互動平臺等信息予以主動告知。
在社會救助主動告知方式方面,《通知》提出要通過面對面宣傳、信息化宣傳、暢通監督渠道等方式廣泛告知社會救助政策。各地民政部門既要通過社會救助服務窗口擺放、村(居)醒目位置張貼、“大蓬車”宣講、戶戶通“小喇叭”廣播,以及聯系幫扶、摸底排查或調研走訪時主動發放“明白紙”等方式,做好社會救助政策宣講工作,也要充分利用網站、新聞媒體、手機APP、二維碼、短信提醒、電子屏等手段,做好社會救助主動告知工作。同時,還要利用社會救助熱線、網絡監督平臺等渠道,對群眾咨詢和反映的問題及時按照政策做出解釋和處理,并主動告知處理結果及理由。
此外,我省還不斷加大對民政工作聯絡員、結對幫扶干部、村(居)干部以及網格員、社會工作服務隊伍等人員的業務培訓力度,使其能做到隨時隨地為群眾宣講政策、解疑釋惑。將社會救助主動告知與“解憂暖心傳黨恩”、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專項整治等活動有機結合、一體推進,充分利用基層民政工作力量和第三方機構,結合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工作,在做好社會救助政策主動告知工作的同時,對主動發現的有可能符合社會救助條件的困難群眾,要協助其上報家庭情況,符合條件的及時給予相應救助或納入相應監測范圍,確保各項社會救助政策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