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報觀象山

百強縣作為縣域經濟的排頭兵,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領航員”、縣域社會治理水平提升的“探路者”、縣域營商環境優化的“試驗田”、區域協同發展的“加速器”。
8月4日由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1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顯示,2020年,百強縣以占全國不到2.0%的土地、7.0%的人口,創造了全國9.8%的GDP,以占全部縣域不到3.0%的土地,11.0%的人口,創造了縣域約四分之一的GDP。
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三省表現搶眼,分別占25席、18席和13席。東部地區占65席,中部地區占22席、西部地區占10席,東北地區占3席。昆山、江陰、張家港位列前三位。
青島現轄7區、3市(縣級市),所有3個縣全部入圍全國百強。其中,膠州市排第15位,平度市排第55位,萊西市排第69位。

以縣際競爭為代表的地區間競爭,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猛發展的關鍵力量??h域經濟強,城市實力不會弱。
作為一個城市化、工業化快速推進的沿海開放城市,青島最大的薄弱環節在縣域,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縣域。
青島縣域廣闊,膠州、平度、萊西三市土地面積達6067.52平方公里,占全市比重超過半壁江山(53.72%);常住人口達289.92萬人(7次人口普查數據),占比超過四分之一(28.79%)。
但就目前而言,青島縣域經濟還不算強,還沒有跑贏全市經濟大盤。2020年,三市GDP總和為2493.43億元、僅占全市五分之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6.88億元、不到全市的五分之一,進出口1099.17億元、占比約為七分之一。
尤其是平度、萊西兩市用占全市42%的土地面積、19%的人口只貢獻了10%的GDP、11%的財政收入、8%的進出口。
縣域強了,青島南北差距、城鄉差距就均衡了,青島就更強了。因此,青島還需要在縣域經濟發展上下功夫。
01
“郡縣治,天下安”
在我國,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
中國是從農業國一步步走向工業國的,縣域,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的根所在,縣域經濟是區域發展的基石,是發展升級的支撐??h域經濟在中國經濟的騰飛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縣域經濟作為一個功能比較完備的綜合性經濟體系,既是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結合點,又是城市與鄉村的結合點,是各種政策、要素、產業聚集的平臺,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分配各環節和一二三產業各部門。

目前,全國(不包括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休爡^和林區以外,一共有1870個縣級行政區劃。《2021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顯示:
縣域戶籍人口數量逐年減少,但仍占中國戶籍人口總數六成之多;縣域GDP穩定增長,但占全國GDP比重持續下降,且縣域間GDP差距顯著;縣域財政實力不斷增強,但貢獻率有所下降;縣域二產主導地位漸失,三產占比穩步提升。
進入新發展階段,縣域經濟也正在發生顯著的變化——
發展定位從國際大循環“供給泵”向雙循環末端“壓艙石”加速轉變;
發展主體從產業配套的承載地向工業經濟的主陣地加速轉變;
發展空間從城鄉二元發展模式向城鄉深度融合發展加速轉變;
發展模式從孤立封閉發展向區域協同一體化發展加速轉變;
發展任務從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向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加速轉變;
發展方式從資源環境粗放消耗向可持續的綠色縣域加速轉變。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重點難點在“三農”;構建新發展格局,潛力后勁在“三農”;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基礎支撐在“三農”。
“縣域經濟既是現階段我國發展的一個短板,也是進一步發展最大的潛力所在?!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表示,發展好縣域經濟,是促進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既是增強發展協調性,推進國家現代化基礎的需要,更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發展縣域經濟,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條,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產業;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02
這些頭部百強縣是如何“煉”成的
百強縣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領航員”。
隨著產業集群化發展趨勢和產業鏈供應鏈提升需要,依托扎實的產業基礎,縣域力爭擺脫“低端鎖定”困局,奮力向產業價值鏈兩端的高附加值環節延伸。百強縣在產業創新領域已取得明顯突破,部分百強縣已具備了對某些關鍵領域產業鏈的控制能力,以及培育、孵化特色產業集群的綜合實力。
2020年,百強縣以占全國不到2.0%的土地、7.0%的人口,創造了全國9.8%的GDP,以占全部縣域不到3.0%的土地,11.0%的人口,創造了縣域約四分之一的GDP。昆山市、江陰市、張家港市常年雄踞前三。
中國縣域經濟的區域發展極不平衡。百強縣東部地區占65席,中部地區占22席、西部地區占10席,東北地區占3席。在百強縣前10名中,江蘇省獨占一半,并包攬前3位。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三省表現搶眼,分別占25席、18席和13席。
百強縣中進入“GDP千億俱樂部”的縣域達到38個,較上年增加5個。昆山市和江陰市GDP突破4000.0億元大關,張家港市、常熟市、晉江市和慈溪市GDP突破2000.0億元。38個“千億縣”中,江蘇省數量最多,達16個,占比42.1%;浙江省跟隨其后,共9個;福建省有4個;其他地區“千億縣”數量均不超過3個。

這些百強縣是怎么“煉”成的,尤其是位居前列的百強縣,他們成功的秘訣是什么?來看幾個案例。
昆山,絕對算是縣域經濟的一個奇跡。2020年昆山GDP達到4276.76億元,財政收入突破400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一萬億元,連續17年位居全國百強縣首位。如果放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中排名,昆山可以排在貴陽市后面、宜昌市前面,位居全國第53位,超過太原、烏魯木齊等多個省會城市。
昆山素來以“敢于爭第一、勇于創唯一”聞名全國。無論是動能轉換還是開放合作,無論是產業培育還是園區建設,無論是城市能級還是營商環境,昆山都有很多獨到之處。農轉工、內轉外、散轉聚、低轉高、大轉強,改革開放以來,昆山走出了一條以改革開放為時代特征、以創業創新創優精神為強大動力、以人民幸福為不懈追求的“昆山之路”。

江蘇昆山
昆山之所以闖出了一條為世人矚目的“昆山之路”,關鍵還是昆山人身上的精神:不等、不靠、不要,敢想、敢闖、敢試。
江陰與昆山,好比“瑜亮”,實力超群,且不相上下。2007年,兩市攜手邁入“千億俱樂部”,2019年,又攜手突破4000億元大關,與后面的縣域形成“斷層式”差距。
但整體實力,昆山還是更勝一籌。相較于昆山,江陰的知名度不那么響亮。這就好像奧運會比賽,金牌得主往往被人記住,而很少有人會記得住銀牌和銅牌獲得者一樣。
但這并不能掩蓋江陰身上的光芒。2020年,江陰市GDP達到4113.75億元,同樣可以排進全國前60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4.88萬元,比深圳高出9萬多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3.5倍。
江陰能夠成功,工業居功至偉。從上世紀80年代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90年代規模企業的獨領風騷,到本世紀初“江陰板塊”的聞名全國;從當年蘇南模式的發源地、科學發展的先行者,到如今實現中國工業百強縣(市)“三連冠”,江陰的發展道路,首先是一條產業強市、實體興市的發展之路。
從江陰經濟發展的變遷來看,無論是從率先探索“蘇南模式”實現“農轉工”,到主動搶抓浦東開發機遇實現“內轉外”,還是到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量轉質”,“實體經濟”都深深書寫在江陰發展的旗幟上。
截至2020年年底,江陰有規上工業企業共1836家、上市公司53家、中國企業500強11家、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15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14家。實現了全國縣域經濟和綜合發展“十七連冠”。

《2021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顯示,第二產業仍是百強縣發展的強勁引擎,工業仍然是支撐經濟發展的關鍵。
03
青島縣域,變化正在發生,且看未來
青島是百強縣榜單上的“??汀?。
在行政區劃調整之前,青島郊區五市(縣級市)——膠州、膠南、即墨、萊西、平度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
2005年10月22日,國家統計局公布全國百強縣(市)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最新測算結果,萊西市首次進入全國百強縣(市)之列。在該年度百強縣排行榜上,膠州、膠南、即墨、萊西、平度分別位居26、31、38、64和76位。

彼時,青島郊區5市面積占全市的89%,人口占64%。2005年,全市城市化水平已達到57.5%,五市達到45.8%,重點鎮達到43.8%。郊區五市經濟總量占青島區域經濟總量半壁江山。
隨著膠南并入黃島區、即墨市撤市設區,青島郊區5市變為膠州、萊西、平度3市,同樣常年位列百強縣之列,但排名起起落落。

與上屆榜單相比,膠州市從第12名下降至第15名,排名下降了3個位次;平度市從第47名下降至第55名,下降了8個位次;萊西市從第75名上升至69名,上升了6個位次。
這幾年,膠州、平度的整體實力都在不斷上升,但排名卻出現下降,說明別人上升得更快。正所謂,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
膠州市在青島地區第一個撤縣設市,成為山東省第一批15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這幾年,膠州市面臨的重大機遇不僅在青島市、山東省,即便放在全國也難有出其右者:黨中央賦予青島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國之重任”,上合示范區就位于膠州。膠州已經站在了開放發展的風口之上。
膠州面臨的另一個重大機遇就是機場。8月12日,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將正式轉場??v觀全球知名的航空樞紐城市,無不依托機場帶來物流,進而吸引臨空偏好型產業,以此帶動生產要素、市場要素、創新要素的極速流動,帶動城市能效升級。

有了上合和機場的賦能,膠州未來在百強縣榜單上的排名一定能再進一步。但也有可能退出百強縣爭奪,畢竟,膠州市撤市劃區的呼聲很高,官方多次表示“正在走程序”,劃區只是時間問題。
青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聚灣強心、主輔聯動,打造與主城區協調發展的黃島、即墨、膠州三大主城片區。尤其是隨著新機場的轉場,青島主城區與膠州的物理距離和心理距離都將大大縮短,膠州也將很快城市事實上的青島市區。
所以,未來青島的縣域經濟主要集中在平度和萊西兩市。目前,兩市整體實力不弱,常年位列百強縣之列,但與頭部百強縣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與青島南部市區差距明顯。

此外,平度、萊西為人口凈流出地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不足55%,而南部六區均已超過80%。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雖已超過城鎮,但絕對差距擴大的態勢仍未扭轉。
青島要實現南北、城鄉均衡發展,平度、萊西是突破口。從2019年起,青島發起突破平度萊西攻勢,聚焦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和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四場硬仗,以“雙招雙引”為核心,以高質量投資為引擎,推動平度萊西奮起直追。

攻勢作戰的效果立竿見影。2020年,平度和萊西投資分別增長21.5%和30.1%,分別位居青島區市第二和第一;平度和萊西“四新”經濟投資分別增長67.1%、66.6%;平度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10個,新簽約落地項目134個,總投資633.5億元;萊西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48個,新簽約落地項目140個,總投資達582.6億元。
當然,投資要轉化為產出、轉化為GDP、稅收、就業,還需要一個過程。只要堅持攻下去,隨著時間的推移,平度萊西一定會實現大變樣,青島北部也將成為青島最大的增長點之一。
作者 |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