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推進一體化辦案助力膠東經濟圈高質量發展

  近日,在山東省威海市的遠遙漁港碼頭附近海域,隨著最后一條銀色小魚躍入碧波,由青島市、威海市兩地檢察機關聯合開展的公益訴訟增殖放流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活動共有350萬尾許氏平鲉回歸大海,有效補充修復了被破壞的海洋漁業資源。

  “青島辦案,威海放流”,這是山東省檢察機關全面落實《膠東五市檢察機關一體化協作機制建設協議》合力辦案的一個縮影。

  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五市地緣相接、人緣相親、經濟相融、文化互通。2020年1月14日,山東省政府發布《關于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

  2020年12月,在山東省檢察院指導下,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五市檢察機關簽署了《膠東五市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隨著公益訴訟協作的逐漸成熟,青島市檢察院又牽頭起草了《膠東五市檢察機關一體化協作機制建設協議》,推出了線索移送、管轄爭議解決,辦案協作,政策、行動協同,重大疑難案事件會商聯動,信息、資源共享,業務交流協作六大機制,通過優化檢察資源配備,將分散的資源充分合理整合,協同推進檢察工作優勢互補,提高辦案效率、降低司法成本。

  今年初,青島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在審查一起非法捕撈案時,發現涉案犯罪嫌疑人非法捕撈鳀魚多達2.7萬公斤。青島市檢察院就該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并邀請生態保護方面的專家就海洋資源修復問題出具意見。意見認為,需要增殖放流37.62萬尾許氏平鲉用以修復生態,參照山東省海洋增殖放流價格,放流費用需要30.3萬元。

  經過綜合考量三名公益訴訟被告人的主觀故意、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后果及自身經濟條件,檢察機關決定以生態補償總款的百分之十對三名公益訴訟被告進行懲罰性賠償,同時要求其在非法捕撈海域或相關部門選定的增殖放流海域放流相應數量的魚苗。

  三人均表示認罪認罰,愿意承擔相關民事責任,并當場簽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刑事案件承辦檢察官根據具結書,提出了對三名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適用緩刑的量刑建議。后經過庭審,法院采納了檢察機關意見,依法作出判決。

  而在此案前,2019年底,青島市檢察院還指定平度市檢察院管轄了另一起非法捕撈案。最終法院判決隋某某、盛某某、魏某某以增殖放流36.52萬尾許氏平鲉魚苗的方式修復被他們破壞的海洋漁業資源。

  兩起案件涉及的海域都在威海市附近,為實現“在哪破壞在哪修復”的生態理念,青島市檢察機關與威海市檢察機關展開密切合作,依托膠東檢察一體化協作機制,合力修復受損公益。

  兩市檢察機關就增殖放流活動進行了多次研討,并一同現場查驗了選定的魚苗場資質和運作情況。此后,威海市檢察機關每月對魚苗孵化飼養問題進行專項監督,與當地海洋發展部門共同查驗現場、核定數量、選定海域、制定具體方案,確定由威海市環翠區檢察院承辦本次增殖放流活動,環翠區海洋發展局負責對放流魚苗的日常監督、榮成市海洋發展局負責驗收,并及時與青島市檢察機關進行溝通。

  最終,威海市海洋發展局結合山東半島北部近海海域實際情況及漁業資源修復需求制定放流方案,將青島市檢察機關辦理的兩案與威海市檢察機關辦理的相關案件中涉及的魚苗進行集中放流,合計350萬尾。

  目前,膠東五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部門已在多個領域開展合作。今年4月16日,青島下轄膠州市檢察院與濰坊下轄高密市檢察院就流經兩地的墨水河污染問題召開會議,膠州市檢察院現場將該案件線索移送給高密市檢察院,實現了線索的跨區域移送,這也是膠東五市積極推動源頭治理、細節管控、全流域全部門一體化協作的水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工作的新嘗試。

  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成功探索,給刑事、民事、行政檢察監督一體化探索注入了“強心劑”。據了解,為深化民事訴訟監督協作,7月20日,五市檢察機關結合辦案實際,會簽了《膠東五市檢察機關民事訴訟監督一體化協作意見》,要求在調查核實、檢察和解、公開聽證等環節,發揮各自優勢,互相提供便利,實行就近申請、協同調查、協助調查、聯合會商、資源共享、常態聯絡等機制,共同提高民事訴訟監督效率和監督質量。

來源:正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