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記者 都鎮強 張浩 蔣興坤
[紅色微黨課]
濰坊是山東省建黨較早地區之一。1925年初,根據中共山東省地方執行委員會的指示,黨員莊龍甲回到濰縣開展馬列主義宣傳,建立黨組織。
隨著濰縣黨的活動不斷發展、活躍,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決定進一步加強對濰縣工作的領導。1926年6月,中共濰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濰縣茂子莊村王全斌家的場院屋召開,到會代表20余人。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共濰縣地方執行委員會。隨后,中共濰縣地執委在當年10月進行改組,1927年改稱濰縣縣委。
中共濰縣地方執行委員會的誕生,是濰坊黨組織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使數縣的黨組織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開展革命活動。自此之后,昌樂、昌邑、昌南等地黨組織在其領導下,得到較快發展。濰縣地執委成立后,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壽光、益都、高密也相繼建立了地執委。
同時,它是省內除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之外的第一個縣級地方執行委員會,為全省其他地區黨組織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推動和促進了全省黨的組織建設。


1926年的一個夏日。在濰縣一處看似不起眼的場院里,一場改變濰縣命運的會議悄然舉行。當天,20余名共產黨員代表選舉產生了我省第一個縣級黨組織——中共濰縣地執委。1927年底,中共濰縣地執委改稱中共濰縣縣委。
這彷佛一顆火種,伴隨著夏日的熱風,從昌濰平原熊熊燃起,進而迸發出耀眼的光芒,照亮著齊魯大地的革命激情。
火種點燃
探尋山東第一個縣級黨組織的誕生前后,首先要提濰縣黨的創始人莊龍甲。
1921年9月,18歲的莊龍甲從濰縣莊家村(今奎文區梨園街道莊家社區)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進而結識了中共一大代表、山東最早的共產黨人王盡美,開始接觸馬列主義。1923年夏,莊龍甲經王盡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初,帶著中共山東省地方執行委員會的指示與囑托,莊龍甲回到濰縣開展馬列主義宣傳,建立黨組織。他利用在毓華學校擔任代課教師的合法身份,白天教學,晚上在教師和學生中開展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活動。不久,他就發展了南屯小學教師田化寬、田智恪和莊家村的莊祿海為黨員。2月,在莊家村建立了中共濰縣支部,莊龍甲任書記。從此,在莊龍甲的帶領下,黨在濰縣的活動開始展開。
1926年6月,中共濰縣第一次代表會議在茂子莊黨員王全斌家的場院屋舉行,到會代表20余人。“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共濰縣地方執行委員會,莊龍甲任書記,牟洪禮任農民委員,張同俊任宣傳委員,扈梅村任組織委員,王全斌為候補執委。”奎文區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張琦說。
星火燎原
“這也是我省首個縣級地方執行委員會,為全省其他地區黨組織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推動促進了全省黨的組織建設。”張琦說。
1927年春節前后,在中共濰縣地執委的組織發動下,濰南、濰北的廣大農村中普遍建立了農民協會,東莊、南屯、茂子莊、東曹莊、西曹莊等10多個村辦起了農民夜校。1927年冬,中共濰縣縣委召開會議,作出了建立革命武裝的決定。經過莊龍甲等人多方奔走,很快就發展了近50人、40多支槍,建立起了濰縣赤衛隊。1928年,濟南五三慘案后,日本侵略者占領濟南,濰縣縣委積極帶領群眾開展反帝斗爭。當年6月,濰縣縣委與高密縣委、坊子鐵路支部決定聯合發動奪取日軍軍糧,在濰縣赤衛隊的掩護下,數百群眾將滿載軍糧的列車一搶而空,狠狠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跨越時空
2019年奎文區對莊龍甲故居黨性教育基地實施了新一輪的改造,將其打造為奎文區黨性教育的主陣地以及青少年黨史國史教育基地。改造提升重新揭牌后,這處黨性教育基地當年就有近90余個團體單位前來參觀。
從1926年至1948年濰縣解放,中共濰縣縣委共更換了近三十任縣委領導。有的班子成立不到三個月,組織即被破壞,其中有五位縣委書記更是被捕犧牲。
如今的茂子莊,已經發展成為擁有1000多戶3000多人的新茂社區。“紅色村莊,需要傳承紅色基因。”濰坊市政協特邀文史委員王明才拿出他參與編纂的《茂子莊村志》樣書說,從農村發展成城市社區,茂子莊的村民們沒有忘記初心,他們選擇編纂紅色村史,以此記錄、傳承那段光輝歷史。
紅色力量
如今,白浪河畔的茂子莊,村民也變身股民,“我們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也發展大棚,種出的黃瓜可搶手了。如今,在社區黨委的統領下,我們發展集體經濟,合作社集體收入逐漸提高。”胡加寶告訴記者,茂子莊股份經濟合作社于2020年12月改制完成,茂子莊3592名股民,人手一股價值40818元的股權證。
新茂社區往南不遠,一處新建的“工業互聯網+數字化”示范工廠剛投產不久——林德液壓項目于去年被列入全省重大項目,全面投產后,可具備年產50萬套高端林德液壓殼體產品和20萬套國六發動機缸體缸蓋的制造能力,稅收過億元。“去年2月22日,項目啟動征遷,到首批產品下線僅用了8個月時間,創造了一個新速度。”林德液壓項目投資方、濰坊浩泰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董海燕感嘆道。
速度的創造,來源于紅色的力量。在奎文區采訪,紅色力量正成為當地撬動新發展的秘訣。
白浪河畔,奎文門下,人們不曾忘記,95年前中共濰縣地執委就從這里誕生,而今,這片紅色的熱土正綻放出新的容顏。

[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