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上午,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省長李干杰代表省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重點工作方面,報告指出,圍繞裝備制造等10個產業、35條產業鏈,全面推行“鏈長制”,精準謀劃實施補鏈延鏈強鏈項目。

  何謂鏈長制?“鏈長制”是強化產業鏈責任的一種制度創新,著眼于貫通上下游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通過介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溝通協同環節,以“鏈長制”方式在要素保障、市場需求、政策幫扶等領域精準發力,形成穩定、發展、提升的長效機制。

  山東是制造業大省、也是制造業強省,工業門類齊全、體系完整,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可以說,全面推行“鏈長制”,山東具備優良的“工業土壤”。

  今年的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于海田指出,山東全面推行“鏈長制”,將聚焦10個重點產業35條關鍵產業鏈展開深度解剖梳理,每條產業鏈形成“1個圖譜”和“N張清單”,以工程化、項目化方法開展規劃設計。

  展開來講,“1個圖譜”指精準繪制產業鏈圖譜,“N張清單”指分別形成產業鏈龍頭骨干企業清單、主要配套企業清單、鍛長板重點領域清單、補短板突破環節清單、關鍵產品技術攻關清單、可對接的省外頭部企業清單、可對接的省內外科研機構清單、可對接的省內外社會基金清單、重點產業區域布局清單、重點項目清單等。

  “‘1個圖譜’和‘N張清單’正式形成后,將為省市攜手‘雙招雙引’,精準實施一批強鏈補鏈項目提供具體抓手。”于海田說。

  據了解,去年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多次專題研究,要求一個鏈條一個鏈條地找短板、定措施。目前,濰坊、淄博、濟寧等多地都已針對當地重點產業鏈條展開全力摸排,一些問題也在這個過程中加速暴露。針對這些問題,山東將聚焦關系產業安全的重點領域、關鍵節點著重補齊補強,加快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產供應體系,確保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