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濟南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在山東大廈召開。在去年23件為民辦實事全面完成的基礎上,今年濟南將為民辦22件實事。

  一、推行10項交管便民服務新舉措。推出貨車通行自動備案和智能導航,交通違法抓拍即時提醒,交通事故賠償糾紛“網上調解”,駕考學員聯約聯考“當場發證”,境外駕駛證換證“當天辦結”,特殊車管業務遠程委托、視頻確認,車輛檢測“全時服務”,駕駛人體檢、換證“警醫郵合辦”,車駕管業務進政務大廳“多點可辦”,換證年檢臨界提醒等10項便民服務舉措。

  二、高標準改造老舊小區。高標準開工49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改造面積不低于600萬平方米,惠及居民6萬余戶,改造完成后實現其物業管理全覆蓋。

  三、中小學午間配餐100%全覆蓋。布局建設10所中央廚房,實現全市有午間配餐需求的中小學100%全覆蓋。

  四、建設提升戶外勞動者驛站。新建戶外勞動者驛站40家,總量達到500家。進一步做好硬件設施日常維護,拓展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增強廣大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

  五、提升一線職工學歷與職業能力。開展一線職工學歷教育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求學圓夢行動”,補助3000名以上一線職工參加網上學歷繼續教育,不脫產、不離崗提升職工學歷與技能素質。

  六、提高鄉村醫生待遇。對在職在崗(不含返聘)且與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合同或管理協議的鄉村醫生,每人每月補助600元,引導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七、創建30所嬰幼兒照護機構示范點。

  八、免費開展孕婦無創DNA產前篩查。為適用人群免費開展無創DNA產前篩查,進一步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質。

  九、免費為老年人開展“防走失”和“一鍵呼叫”關愛服務。為醫療機構、殘聯、民政等部門確認的失智老年人免費配發防走失手環。為統計確認的全市80周歲以上獨居老年人免費配置一鍵呼叫設備。對以上兩類人群提供走失找尋、日常緊急情況處置等服務。

  十、增設城市和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150處,建設農村養老服務設施1000處,新增老年助餐服務站點1150處以上。

  十一、設立100個村社互助基金。聯合中華慈善總會、濟南慈善總會開展“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試點建設,在100個村(社區)設立村社互助基金,用于本村(社區)老年人、殘疾人等困難群體救助幫扶,以及基礎設施改造更新、功能提升等。

  十二、全市街道(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全覆蓋。在全市各街道(鎮)普遍建立社會工作服務站,引入專業社會工作力量,提升基層政府和村(居)服務能力,在全省率先打造具有省會特色的“民政服務+社會工作”服務品牌。

  十三、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對登記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在校大學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提高就業能力;鼓勵引導企業組織職工開展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等,提升崗位效能。

  十四、實施市民泉水直飲試點工程。制定出臺《濟南市泉水直飲建設工程實施方案》,開工建設12處泉水直飲工程。

  十五、為住房困難家庭等群體發放租賃住房補貼。為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穩定就業外來務工人員發放租賃住房補貼。

  十六、打造“愛山東·泉城辦”全天候服務型“掌上政府”。掌上辦理政務服務事項達到1600項,豐富場景應用,讓泉城市民樂享數字生活和數字服務。

  十七、免費向1萬個家庭發放人防戰備應急包。兼顧人防戰備和應急救援,向1萬個市民家庭免費發放人防戰備應急包。

  十八、利用人防避暑納涼場所開展為民服務公益活動。改造利用現有7處(10萬平米)人防工程避暑納涼場所,開展體育健身、休閑娛樂、人防宣教等公益活動。

  十九、發布城市停車場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便民地圖”。依托濟南靜態交通云平臺,編制并發布全市公共停車資源及充換電資源“便民地圖”,方便市民查詢全市停車場、充換電站分布及收費標準。

  二十、提高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將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60元,每人每年達到640元。

  二十一、增設應急救援站并發布站點“一張圖”。新建應急救援站20個,總數達到62個,織密應急救援網絡,全面提升基層應急處置自然災害、疫情等突發事件的能力。向社會公布全市應急救援站點“一張圖”,方便市民查詢并尋求服務。

  二十二、城鄉共創“出彩人家”。新創建“出彩人家”示范村(社區)共200個、示范戶5萬戶。其中示范村100個,示范社區100個;農村示范戶4萬個,社區示范戶1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