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GDP四強省份中已有三個深度老齡化”沖上熱搜,人口老齡化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當前GDP四強省份中,山東、江蘇、浙江已進入到深度老齡化社會,其中,山東的老齡化程度最深,廣東最為年輕。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末,我國65周歲以上人口17603萬人,占比達12.6%。按照聯合國的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人數量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就進入老齡化;當這一比例超過14%,就進入深度老齡化。

  距離邁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中國只有一步之遙,這也無情地驗證了人口學家的預言,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口增長不用控制也一定會放緩。從少生優生,幸福一生,到全面放開二胎,再到專家建議放開三胎,短短40年,個人命運裹挾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

  從世界各國的發展歷史來看,人口老齡化都是自然的過程和趨勢,中國面臨的老齡化挑戰雖然與發達國家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但是處于全面加速轉型期,“未富先老”的局面給中國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在我國GDP四強省份中,已有三個省份邁入深度老齡化,具體到養老撫養比,遼寧、上海、山東、四川、重慶、江蘇等省份壓力最大。站在這樣一個歷史關口,城市不僅要意識到“老之將至”,更要直面老齡化挑戰。

  “十四五”開局之年,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各省份除了貫徹落實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外,也紛紛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提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工作重點。山東提出大力發展老年教育,辦好老年大學;江蘇表示要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上海著力解決失能失智老人護理難題,讓家門口的養老服務觸手可及;遼寧提出有效引導域外人口流入,遏制人口總量下降態勢。

  對于城市發展來說,人口老齡化是巨大的挑戰,也構成了城市發展的巨大機遇。當“GDP四強省份中已有三個深度老齡化”成為熱點時,“銀發人群”與新時代碰撞出的“新常態”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根據蔚邁Wavemaker發布的《中國老齡化社會的潛藏價值》系列報告,中國一到三線城市老齡化群體擁有高達6.64萬億人民幣的年度消費力。隨著我國老年人口基數的增長,與老齡化社會相適應的教育、文化、旅游、養老、醫療等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而充分釋放“銀發經濟”引擎的前提,便是疏通數字化的“賭點”,讓老年人跟上是時代發展的步伐,擁抱數字化智能時代。

  在面對“逝者如斯夫”的時光流轉時,人們常常會有壓力感和未知感盤根錯節的感受,人如此,城市亦如此。年齡增長是自然規律,我們無法阻擋歲月的流逝,但是城市不能不知“老之將至”。老齡化是人口結構變動的常態,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從老有所養到老有所樂,“銀發浪潮”的危與機并存,做到平心靜氣、有備應對,創造富裕、活力、高水平的老齡社會是城市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的重點。

  (半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