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省重大突發事件應急保障體系建設規劃(2020-2030年)》及配套專項規劃有關情況。

  航空應急救援在全國范圍內呈現出強烈的需求,在應急救援任務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會上,省應急廳二級巡視員彭愛田介紹,目前,我們國家已經正式步入“大應急”時代,“全災種、大應急”的系統性應急體系建設正在重點推進。航空應急救援作為當今世界世界上最為先進和實用技術手段,憑借其機動能力強、響應速度快、救援范圍大、受地形條件限制少等優勢,成為應急救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航空應急救援廣泛應用在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救援等多個領域,具體包括森林防滅火、危化品事故、海上救援、抗震救災、防汛搶險、地質災害、氣象災害、城市交通救援以及醫療救援、搜尋救助、應急通信、特殊吊載等等。

  2019年8月,省應急廳航空應急救援的米26直升機參加壽光羊口鎮張僧河堤壩封堵決口行動,從壽光營里鎮政府臨時停機坪到決堤口距離十余公里,米26直升機僅需3分鐘即可將砂石運抵,是國內第一次使用直升機向河流決口處投放石料實施抗洪救援。2020年森林防滅火工作中,突出空地聯合撲救,派出直升機參與森林火災撲救15起、195架次,成功撲救多起森林火災,充分發揮了航空應急救援快捷高效的特點。

  據彭愛田介紹,規劃建設任務重點包括建設“一個體系”、夯實“一個中心”、打造“三支力量”。建設“一個體系”即建設“萊蕪基地-區域基地-應急起降點”聯動的航空應急救援基礎設施網絡,完善以直升機為主體、多種航空器相結合的救援機隊,形成一個覆蓋全省的、資源整合的、協同高效的應急救援航空體系。夯實“一個中心”即完善以航空護林站萊蕪基地為基礎的航空應急救援中心建設,承擔救援機隊調度、救援任務派遣、飛行協同指揮等航空救援職責,實現全省救援資源的協同指揮與綜合調動;打造“三支力量”,“第一支力量”以萊蕪基地和區域基地專業救援能力為常規核心力量,“第二支力量”以軍隊、武警、公安、消防及政府有關部門航空應急能力為支援力量,“第三支力量”以通用航空企業為后備力量,形成多層次航空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同時,規劃從組織領導、設施網絡建設、技術裝備建設、救援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社會動員等六大方面提升航空應急救援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