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財政支持臨沂脫貧攻堅力度空前,累計整合扶貧資金54.96億元——

  全力支持打贏脫貧攻堅“孟良崮戰役”

  去沂南縣依汶鎮汶鳳村的青田食品有限公司,遠遠地就能聽見機器的轟鳴聲。在桂皮生產包裝車間,清洗好的桂皮被放入烘干機,分裝進印有外文的包裝袋。已經忙碌了一整天的解美娟正在做著最后的收尾工作。

  家住汶明村的解美娟,每天騎著電動車兩點一線地穿梭在家和工廠之間,“雖然有點累,但是心里踏實、高興。”解美娟說,跟以前相比,日子真是翻了個個兒。

  就在幾年前,解美娟一家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叢蘭忠患腰疾,不能承擔太重的體力勞作,小兒子還在上初中,靠解美娟打點零工,種些薄地,一家人維持著艱難的生計。

  “后來聽說汶鳳村有一家食品加工企業,能給我們這樣的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我就來試一試”。解美娟來到這家離家三里地的食品加工廠,從最基礎的清洗工作做起,不辭辛勞,每個月3000多塊錢的收入,解決了解美娟一家的燃眉之急。

  解美娟在村外打工,丈夫叢蘭忠也沒閑著。依托村里用扶貧專項資金建起的蔬菜大棚,他在家里搞起了蔬菜種植,一年種黃瓜、生菜兩茬作物,光靠一個蔬菜大棚就能帶來兩三萬元的凈收益。“供孩子上學的費用不用發愁了。”解美娟說。

  在依汶鎮,許多像解美娟一樣的人通過產業扶貧走上了脫貧之路。依汶鎮人大主席胡乃梅介紹:“我們依汶鎮通過整合9個村的扶貧專項資金,和青田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在汶鳳村建起了車間,以及污水處理設施。”目前,青田食品有限公司已經為周邊村民提供了40多個就業崗位。

  蘭陵縣金陵鎮壓油溝村是省定扶貧重點村,自2015年以來,財政部門結合該村地理地貌及經濟開發現狀,統籌整合資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累計投入10億元,將壓油溝村打造成一個集湖光山色、農事體驗、特色美食、手工作坊、紅色教育、傳統民宿、休閑養生于一體的“文農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旅游國家4A級景區。

  村民海燕一家的生活也隨之改變。此前,海燕一家靠打零工為生,2013年被評定為貧困戶。壓油溝風景區開發后,海燕在景區內有了一家小作坊——“老咸菜坊”,一家人用傳統的做法曬大醬、腌咸菜,純手工制作,食材新鮮,一開賣就引來游客紛紛購買。海燕的咸菜生意越來越火,年收入達到20萬元左右。

  臨沂市是革命老區、農業大市、人口大市,發展基礎薄弱,是山東省脫貧攻堅緊盯“黃河灘”、聚焦“沂蒙山”兩個主戰場之一,脫貧任務十分艱巨。2015年底新一輪脫貧攻堅啟動時,全市共有重點貧困村568個,建檔立卡貧困戶25.5萬戶、貧困人口44.2萬人,均占全省的1/6,貧困發生率為4.85%。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年,省財政優先保障脫貧攻堅、精準安排使用資金、加快資金支出進度、強化資金使用管理,全力支持打贏脫貧攻堅‘孟良崮戰役’。”省財政廳廳長劉興云表示,脫貧攻堅是政治任務、民生工程,財政部門責無旁貸、傾力支持。

  相關財政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各級財政投入臨沂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54.96億元,其中,中央和省級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9.23億元,占資金總量的53.18%,帶動市縣投入25.73億元,全力支持沂蒙革命老區脫貧攻堅。

  據了解,我省將脫貧攻堅作為財政支出優先保障的重點,聚焦貧困村、貧困戶脫貧“短板”,緊盯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和鞏固提升,精準施策、精準發力,通過扶貧基金、資產收益扶貧、公益性崗位、“短平快”項目等扶持政策,實現扶貧資金精準“滴灌”。目前,全省貧困發生率基本“歸零”。(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代玲玲 李夢馨 通訊員 邵長柱 杜立奎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