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們這一片可干凈多了,你們要是發現哪里有垃圾了,趕緊給我說啊。”在墾利區郝家鎮黃店村,村民徐樂然一邊打掃道路衛生,一邊和路邊鄰居們聊天。

徐樂然,74歲,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的精準幫扶下,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但是一直覺得身子骨還算硬朗,天天閑著也不是那么回事。幫扶責任人了解到這個情況,在全面梳理各種政策后,積極幫助他申請,成為一名村公益專崗保潔員,配備了專用的保潔車和保潔工具,負責村內2公里的道路清潔工作。

“都是一個村的人,‘扶貧公益專崗’不僅增加了鄉里鄉親的人情關懷,和睦了鄰里關系,更讓貧困戶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黨支部書記徐俊忠介紹說。
“國家政策就是好呀,我這么大年齡了,因這一公益專崗讓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一年還能增加2400元收入,心里甭提多美了。”徐樂然樂呵呵的說到。目前很多貧困戶加入公益專崗以后,積極為村里群眾服務,鄰里關系也更加和睦,群眾們對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也更加擁護。”
“今年,我們通過對32個扶貧公益性崗位的有效安置和對接,把扶貧公益性崗位與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等日常工作有機結合,既調動了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脫貧的愿望,確保了他們增收脫貧,又改善了鄉村人居環境。”郝家鎮黨委副書記周蕾如是說。
郝家鎮根據各村實際情況,設立固定式和靈活式兩種扶貧公益崗位模式。針對一些年齡偏大、輕度殘疾但具備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設計一些輕體力勞動的崗位,如村內的保潔員、日間巡邏等崗位,工作時間靈活,勞動強度較低,普遍得到貧困群眾的積極響應。貧困群眾通過自己參加勞動,獲得相應的崗位工資,既增加了自己的家庭收入,更關鍵的是得到了其他群眾的贊許,大大提升了貧困戶的榮譽感,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勞動致富的工作中。
今年來,郝家鎮黨委政府積極發揮“扶貧公益專崗”的作用,讓貧困群眾參與到脫貧攻堅中,給予貧困群眾“授之以漁”的就業崗位,做到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激發其脫貧內生動力,發揮了扶貧扶志的積極作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任小杰 通訊員 秦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