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疫情由CT室消毒不規范引發,涉事醫院正計劃改擴建
官方最新通報顯示,青島此次疫情為一起醫院聚集性疫情,排除由社區傳入醫院內的可能性。經對比分析證實,此次疫情與青島港(5.800, 0.01, 0.17%)9月感染者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
10月16日上午,青島市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此次青島疫情的源頭,確定是青島港疫情感染者在住院期間,因與普通病區的患者共用CT室引發的醫院院內聚集性疫情,未發生社區傳播。
CT室防護消毒不規范
山東省衛健委黨組副書記、山東省疾控中心黨委書記馬立新在會上介紹,根據調取的青島市胸科醫院監控錄像證實,青島港疫情兩名感染者在市胸科醫院隔離觀察期間,曾離開封閉病區到CT室檢查。因防護消毒不規范,導致CT室被病毒污染,進而傳染了次日上午到同一CT室檢查的住院病人李某某和陪護牛某某,并將病毒帶入結核病區,導致這起疫情在醫院內傳播。

馬立新通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山東省疾控中心通過開展病毒核酸全基因序列測序和結果比對分析證實,病例標本與青島港9月份疫情中的感染者董某某、陳某某的標本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傳染源來自上述兩人,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及證據表明,本起疫情的病例及接觸者與9月份青島港疫情的相關人員在醫院外不存在時間和空間關聯。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10月15日青島市衛健委通報1例新增確診病例,正是大港公司裝卸工人董某某,系9月24日發布的大港公司無癥狀感染者轉歸(指病情的轉移和發展)。
9月24日晚青島衛健委通報,在對青島港大港公司“應檢盡檢”人員定期例行檢測中,先后發現2名裝卸工人感染新冠病毒,屬于無癥狀感染者。兩名患者為同班工人,曾于9月19日夜班時裝卸進口冷凍海鮮,隨后兩人被轉至定點醫院隔離觀察治療。截至當日,共采集涉及冷鏈產品和環境樣本1440份,全部完成核酸檢測,共檢出陽性樣本51份,所有產品已封存,未流入市場。
10月15日,青島市通報,青島市胸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鄧凱被免職,接受進一步調查;青島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隋振華被停職,接受進一步調查。
涉事醫院規劃原址改擴建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現,青島市胸科醫院由原青島市第四人民醫院與青島市結核病防治院合并而成,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開放床位320張。2003年非典疫情后,該院成為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定點救治單位,承擔過非典、禽流感、H1N1甲型流感等多次疫情定點收治任務。
2019年,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張華參與一檔電臺直播節目時,有市民反映青島胸科醫院基礎設施陳舊,“整個樓道里只有一個洗手間,環境差蚊子多,與其他公立醫院相比差距非常明顯”。張華當時回復稱,青島市委、市政府將對胸科醫院進行原址改擴建,正在規劃中。
同時,記者查詢青島政務網發現,2019年8月底,青島市衛建委在政府信箱一欄中答復市民關于“青島胸科醫院改擴建計劃選址”提問時稱:正在進行改擴建方案論證工作。
對此,記者近日致電青島市胸科醫院詢問改擴建進展,但工作人員表示“具體情況不便透露”。
截至10月16日6時,青島已采樣10746645份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除已公布的12例確診病例外,尚未發現新的陽性樣本。
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在日前發布會上介紹,已公布的12例確診病例中多數都是結核病人。12例確診病例中,危重型1例、重癥3例、普通型6例、輕型2例。
其中,危重型患者系一位38歲的男性患者,為市胸科醫院在院患者,8月28日入院,10月12日,專家確診為普通型病例,10月13日由普通型轉為危重型病例。
薛慶國表示,確診的12名病例大多為肺結核病人,由于結核病為免疫系統疾病,侵蝕肺部,而新冠病毒攻擊的也是肺部,兩個病相加給救治工作帶來很大難度。為此,中央派來了全國權威的胸科專家來青會診,實行“一人一策”全力開展救治工作。
(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