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商河的交通環境有了很大改善,濟樂高速南延線、商河通用機場、濟濱高鐵、德商高鐵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齊聚商河,給商河帶來了怎樣的機遇?

  在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新聞發布會上,商河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董澤勇回答記者問時談到,交通不便曾經是制約商河發展的一大瓶頸,商河是省會的北大門、是濟南對接京津冀的橋頭堡,同時地處三市(濟南、德州、濱州)六縣(商河、濟陽、臨邑、樂陵、惠民、陽信)交匯處,300公里半徑覆蓋人口8000萬、500公里半徑覆蓋人口近3億,如此好的區位條件遲遲不能轉化為發展優勢,正是因為交通瓶頸的嚴重制約。

  今年可以說是商河道路交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濟樂高速南延線、商河通用機場、濟濱高鐵、德商高鐵、高青至商河高速等5個“鐵公機”項目齊聚商河,其中濟樂高速南延線已于9月1日建成通車,由商河縣進入市中心從原來的2小時變成現在的40分鐘;商河通用機場已于6月28日開工建設,計劃明年年底前建成使用,屆時商河陸空并存的交通格局將正式建立;濟濱高鐵已確定年內開工建設,德商高鐵、高青至商河高速力爭年內開工建設,濟濱高鐵、德商高鐵在商河交匯設站,高鐵15分鐘直達濟南國際機場、20分鐘直達濟付蕊南東站,1.5小時到達北京、4小時到達上海。

  以上這些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將對商河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今年商河縣委、縣政府將“交通瓶頸即將打破”作為商河當前的“五大優勢”之一。特別是隨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確立“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發展新格局,商河交通瓶頸即將打破與全市“北起”發展戰略將產生重要的疊加效應,必將進一步激發商河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下一步,商河縣將主動跟上工作、強化服務保障,推動濟濱高鐵、德商高鐵、高青至商河高速、京滬高速商河北(殷巷)互通立交及連接線盡早開工建設,同時協調推進國道340商河段改建、商河至先行區的快速路、市域鐵路早日列入建設計劃,加速構建與省會及周邊互聯互通的便捷通道,全面加快對接主城區、承接京津冀、連接德濱東的步伐,為更好承接“北起”發展戰略、打造省會現代化新城市組團提供先決條件和基礎支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云云  通訊員 田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