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記者獲悉,濰坊市智慧供熱管理平臺項目通過驗收。這是山東省首個市級智慧供熱管理平臺。

從熱源廠到用戶供熱信息全覆蓋
記者在濰坊市智慧供熱管理平臺系統上看到,濰坊市智慧供熱管理平臺主要包括駕駛艙、行業管理、能耗管理、運行管理、安全管理和基礎信息六大功能模塊。平臺軟件包括供熱基礎信息系統、室溫采集系統、供熱能源能耗監測評價系統、室外氣象實時采集系統等。工作人員給記者展示了部分頁面和功能,記者看到,從熱源廠、供熱管網、熱企、換熱站、的整個供熱鏈的信息,都包含在內。駕駛艙模塊展示全市供熱系統日常運行數據,里面有全市供熱企業、供熱面積、換熱站和熱源等情況介紹。在運行管理模塊,有各供熱企業的熱源、換熱站、用熱建筑等運行數據。
記者看到在供熱地圖上,有不同顏色和不同形狀的標志,分別代表熱源廠、供熱管網、閥門井、補償器、換熱站等信息。其中,紅色線表示城區供熱管網,每條管網的長度、管徑、敷設方式、建成年代都能清晰顯示出來。藍色的小房子標志就是一個個換熱站,上面記錄著這個換熱站的供熱面積、供熱方式,在采暖季期間,該換熱站的供回水溫度、壓力、流量、耗熱量的供熱指標也會實時顯示。
另外,該系統連接1萬臺居民室溫采集器,系統上顯示安裝小區分布圖,選擇一個紅點點開,可以一目了然看到這一戶室溫采集點安裝的位置和溫度。同時還可以查看這一戶歷史溫度,還有每24個小時的溫度變化曲線。

可實現一鍵調控、按需供熱
“現在是統一供熱,都提供一樣的熱量,可能對中間戶來說熱量供給充足,而樓頂、底、兩山等住戶溫度還不夠。智慧供熱平臺會結合氣溫、風力、用戶用熱量需求、建筑結構等分析出每戶需要多少熱量,指導換熱站、管網、熱源廠及時調整運行參數,使用戶之間供熱更均衡,讓溫度過熱的降下來,不熱的升上去,始終保持一個適宜的溫度。”濰坊市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供熱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該平臺可以采集從熱源、熱網、換熱站到熱用戶的運行數據,并實時上傳平臺,為供熱管理的決策指揮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對整個供熱系統的大數據分析和智能專家算法,計算出各熱源和各換熱站的合理供應負荷和運行參數,將指導供熱系統的運行和調控,進一步提高供熱保障和服務能力。
“這個平臺運行后,可以實現一鍵調控、按需供熱,通過對采暖季運行數據的分析,用戶需要的熱量都可以算出來。打個比方,想要冬天室溫達到22度,樓頂的住戶熱量需要31瓦,但是中間住戶的話28瓦熱量就夠了,平臺會將這一類的數據進行收集、分析,提出指導性意見,各供熱企業將根據這個指導性意見對熱源、管網、換熱站等運行參數進行調節。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使用戶的供熱溫度均衡,另一方面也會減少能源的消耗。”工作人員表示,經估算本項目投入運行后,全市供熱能源可節約10-15%(預計年節約標準煤10—15萬噸左右,折合人民幣約9000萬元,減少CO?、so?等污染物排放40萬噸)。

供熱服務前置化市民省心
據悉,該平臺可以第一時間了解供熱事件(包括投訴、事故、故障等)的相關情況,及時發出處理指令,供熱服務實現前置化,節省以前在事件處理中的過程與時間,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以往供熱系統出現問題,供熱溫度逐漸下降,從用戶感受到溫度降低到反映給供熱企業、供熱企業處理完成然后再提溫供熱,一直到室溫正常可能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而該平臺建成以后,系統可以實現數據報警,溫度不達標會及時顯示出來,供熱企業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前去維修,不等用戶感受到室溫降低故障就已經派出了,家里溫度基本不會收到影響。這樣就提高了用戶用熱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工作人員給記者打開系統內的樓宇布局圖,該圖準確標識出了小區每座樓的位置,記者點擊金城花園小區進入,看到幾號樓一共有幾層,有幾個單元,都清晰表現出來。同時,小區換熱站的具體位置、供熱管網的走向也有顯示。據工作人員介紹,如果這個小區發生供熱故障,故障點在哪個位置、影響哪幾個單元、哪幾個樓、多少戶居民到時都會一目了然。
另外,每個小區的供熱溫度都有細分,室溫小于18℃、18-20℃、20-22℃、22℃以上的分別多少戶在供暖季都會顯示。系統也會根據數據對各個區和各個供熱企業的供熱情況進行分析排名,督促熱企提高服務質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叢書瑩 通訊員 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