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清河濟南港11月開工將建主城章丘兩個港區 計劃2022年建成投用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2日訊 閃電新聞記者從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獲悉,小清河復航樞紐工程濟南港將于今年11月開工建設,2022年建成投用。建成后,濟南市將“擁河”發展,成為一個內陸的海港城市,人流物流將順著小清河從濰坊洋口港入海,實現“河海直達”。

根據規劃,濟南港共規劃港口岸線6170m,規劃建設主城港區和章丘港區,形成“一港二港區”的總體發展格局。其中,主城港區為濟南港的核心港區,章丘港區為濟南港的重要港區。
黃金水道 小清河復航工程備受關注
小河縈九曲,茂木郁千章。發源于濟南的小清河橫貫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5市,全長233公里,是山東主要內河之一。歷史上,小清河曾是山東省內唯一兼具水陸聯運、海河聯運、農田灌溉、水產養殖等多種功能的“黃金水道”。因各種原因,多年來已基本處于斷航狀態。

對于沿岸城市來說,小清河不僅是汛期重要行洪泄洪通道,還有著重要的經濟意義。小清河沿岸分布著大批鋁業、鋼鐵、造紙、化工等重頭企業,而水運與公路和鐵路運輸相比有著成本低、污染少、生態環保等優勢。小清河復航工程建成后,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防洪減災能力,保護小清河流域2700余萬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還將成為貫穿山東省中部經濟走廊的一條內河水運大通道和山東第一條海河直達的高等級水運通道,對推進沿岸城市乃至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具有重要意義。
在這一背景下,近年來有關推動小清河復航的呼聲不斷。與此同時,山東也一直在謀劃和論證小清河復航事宜。
2017年,濟南市交通運輸局發布的一則消息透露,小清河全線復航工程為濟南港主城港區至羊口港段復航工程,復航里程169.2公里,途經濟南、淄博、濱州、東營、濰坊五市。其中,小清河濟南段復航起點為濟南市荷花路跨小清河橋下(遷建的柴莊節制閘處),終點為濟南章丘與濱州鄒平界五龍堂橋下,濟南段航道長度23.57公里。

此外,于2018年9月印發的《山東省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35年)》中指出,小清河復航工程是山東省“四橫五縱”綜合通道布局中濟青通道的一條重要水運通道,通航后可進一步提升山東省中西部地區快速通達能力,從而使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以及黃三角地區的交流更加緊密。
2019年5月,小清河數字化航道施工圖設計獲得山東省交通運輸廳批復。同年,山東省政府批復同意《小清河復航工程
2019年12月28日,小清河復航工程正式開工。
今年上半年,僅用117天,就完成了省政府交辦的“6·30”防汛工程建設任務。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32億元,占總投資的23.5%,為項目于2022年底完工打下了良好基礎。

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濟南港
記者從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獲悉,項目將積極協調對接山東海河港口公司,確立“小清河海河聯運龍頭港和濟南國際內陸港水運樞紐”定位,按照“四個一流”(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標準,建設濟南港和內河水運開放口岸,打造以集裝箱運輸為主的多式聯運樣板港口、綠色生態示范港口和國內內河水運標桿港口。
在時間上,加快推進開工步伐。立足早開工、早完工、確保與航道同步投用,全面做好濟南港開工各項準備工作,明確計劃、壓茬推進,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力爭10月份施工隊伍進場清表,11月份開工建設,2022年建成投用。
同時,配合做好濟南港片區路網規劃,實現疏港道路與周邊道路路網、鐵路建設規劃的有機銜接,打造國際內陸港核心區,同步啟動周邊路網建設研究和組織實施工作。

“面朝大海” 全國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將發揮更大作用
根據規劃,小清河復航后,可實現千噸級船舶海河聯運,單船運輸最大可運送1500噸,船隊可運輸7000多噸。同時,小清河從濰坊洋口港入海,可直接實現“河海直達”。
2016年,濟南提出了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戰略規劃,全力推動物流業發展。2019年,濟南又提出了爭創國家物流樞紐城市的目標。從區域中心到國家樞紐,濟南對物流業的重視和雄心更加顯現。
可以預見,一旦處于內陸的濟南港與沿海港實現互聯暢通,由此帶來的長期價值不可估量,對濟南城市發展來說,也意味著打開了一扇新的與世界連接的窗口。
閃電新聞記者 劉杰 報道
(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