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記者從山東省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青島市針對工程建設項目,重構土地、規劃、不動產登記審批全流程,打造“審批事項更少、審批速度更快、政務服務更優、企業群眾更滿意”的營商環境。

  一攬子創新舉措實現項目“拿地即開工”

  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上半年全市累計規劃許可建筑面積約4690萬平方米,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在疫情影響下,這一成績的取得有賴于青島市推出的一攬子土地規劃審批創新舉措。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潘奇介紹,今年青島市按照“全流程全覆蓋、分類別精準服務、分階段節點控制、分情形計時管理”的原則,制定了劃撥供地、協議供地、招拍掛供地3個不同主題的流程圖,梳理辦事環節,強化內部銜接,清理“隱形時間”。

  為了實現建設項目的換擋加速,制定出臺《青島市“多審合一、多證合一”辦理流程》,實現土地預審與規劃選址合并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與劃撥決定書或土地出讓合同同步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土地證、交地手續并聯辦理,以及規劃核實、土地核驗、不動產首次登記并聯辦理。其中,招拍掛供地項目,從簽訂成交確認書到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控制在12個工作日以內,到辦理不動產首次登記控制在18個工作日以內,比全市審批流程時限要求更短。

  “以往傳統的土地規劃手續辦理流程是煩冗的串聯過程,而如今實現了高效的并聯推進。”潘奇介紹,為了提高效率,在論證項目規劃選址或者規劃條件的同時,即可開展勘測定界、權屬調查、土地確權工作。設計方案審查提前,劃撥供地項目持發改部門批準的項目建議書即可啟動方案審查;招拍掛供地項目簽訂成交確認書即可啟動方案審查,為“拿地即開工”創造條件。

  在不動產登記方面,青島市通過不動產權籍調查系統傳輸權籍調查成果數據,實現辦理不動產權證只需到登記部門辦理,由原來的多次跑腿簡化為只跑一次。土地取得人在繳清土地出讓金后,當日即可申請辦理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首次登記,并領取不動產權證書。

  129項服務事項實現“標準辦”

  一個辦理事項在不同區市辦理,卻有不同的流程和要求,以往這種情況普遍存在。今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照省政府關于加快政務服務標準化的部署要求,對129項土地、規劃、不動產登記依申請服務事項全部制定辦事指南并對外公布,明確設立依據、受理條件、申請材料、審批流程和辦理時限。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工作手冊“標準單”,規范審查要點、審批條件、批文格式等內容,實現政務服務規范化、系統化、標準化運行。

  與此同時,統一規范告知承諾、容缺受理、模擬審批以及規劃許可變更、審批事中事后監管內容。細化項目管家服務對象、服務內容、辦理時限,強化統籌調度和結果考核。據統計,上半年青島市共向250余個項目提供項目管家服務,有效促進各類建設項目“拿地即開工”。

  全面迎來“交房即交證”時代

  當下,“線上辦”已成為審批服務發展的一大趨勢。今年,青島市對外公布了涵蓋土地、規劃、礦產、測繪、不動產登記5大類的121項“一次辦好”事項清單,并全部實現通過山東政務服務網、愛山東App等“網上辦”和“掌上辦”。其中,三級網辦和“零跑腿”比例達到90%以上。確需現場辦理的事項,開通電話預約服務,不受工作日和工作時間限制,全力保障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

  在此過程中,青島市還將發揮大數據在流程再造中的重要基礎作用,啟動行政審批服務平臺建設,應用區塊鏈技術將工程建設項目土地、規劃、不動產登記全流程審查審批數據上鏈,落實全業務融合、全流程再造、跨部門共享協作,推行在線標準化規范化審批。審批全過程實行時限管理和跟蹤督辦,青島市計劃年底前在市內三區試行。

  在便民利民方面,上半年“交房即可辦證”也已在青島市試點推行。通過在不動產登記遠程服務平臺中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臉識別、在線支付等手段,可以實現在項目現場申請不動產登記,不動產登記機構和稅務部門通過遠程服務平臺直接進行審核登簿、計征稅費。購房人網上繳納稅費后,交房現場即可下載電子不動產權證書或者領取紙質不動產權證書。通過交房流程再造,青島市將全面迎來“交房即交證”時代。

  (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