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傅 軍
本報7月15日訊 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今天出爐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全市各項貸款和存款余額先后突破2萬億元,增量均超過2000億元,尤其是制造業和普惠小微等重點領域貸款保持快速增長,青島也成為全省首個存貸款余額雙雙突破2萬億元的城市。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市貸款持續高位投放,除2月份外,月度增量均在300億元以上。6月末,全市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達到20314億元,同比增長15.5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91個百分點,為2014年以來最高點;上半年新增2104億元,同比多增660億元,超過全年增量33億元。
統計顯示,貸款資金主要流向企事業單位,助力穩企業保就業。上半年,全市企事業單位貸款新增1660億元,占各項貸款增量的79%,比去年同期提高9個百分點。為緩解企業復工復產期間的短期資金周轉問題,銀行機構加大了流動性貸款的投放力度。全市企事業單位短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2.12%,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19.93個百分點,上半年新增934億元,是去年同期增量的4.8倍。
上半年,全市金融機構不斷落實好對中小微企業的紓困政策,普惠領域貸款保持快速增長。6月末,全市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2.84%,是各項貸款增速的2倍多;比年初增加189億元,同比多增65億元。全市制造業貸款增加156億元,同比多增188億元,扭轉了去年以來的貸款下降趨勢。其中,制造業信用貸款新增123億元,占制造業貸款增量的79%。
隨著貸款的高位投放以及直接融資渠道的改善,市場經濟主體的資金狀況不斷改善。6月末,全市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0317億元,同比增長15.48%,比去年同期提高6.08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2440億元,同比多增971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增量688億元。其中,居民存款新增1003億元,企業存款新增1098億元,合計占各項存款增量的86%,這為居民擴大消費和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資金儲備。
專家點評
釋放積極信號
在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曉曙看來,存貸款余額雙雙突破2萬億元是一個積極信號,它將為我市經濟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持續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的貨幣金融環境,貸款結構的向好,也表明我市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不僅有規模和力度的加大,也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提高。
劉曉曙表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供血”能力是影響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觀察一些近年來發展較快的城市可以發現,城市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發展。2019年,杭州、成都、鄭州、蘇州、寧波的存貸款總量分別為8.6萬億、7.4萬億、4.9萬億、6.5萬億、4.3萬億元,與GDP的比值分別為5.7、4.3、4.2、3.4、3.6;相比之下,2019年青島的存貸款總量為3.8萬億元,與GDP的比值僅有3.1。今年以來,貸款的高位投放有效改善了市場經濟主體的資金條件,存款的快速增長為疫情后居民擴大消費和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資金儲備。
劉曉曙認為,存貸款余額雙雙突破2萬億元,還可從中看到我市金融業的蓬勃發展。近年來我市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提升近1個百分點,金融業的規模、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同時,我市金融業聚集資源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這既可以為金融業自身良性、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也可為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