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7月10日訊(記者 張佳偉) 9日下午,2019年度山東省考古新發現頒獎儀式暨新聞發布會于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舉行。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山東省文物局副局長王廷琦介紹了2019年山東省考古工作情況和2020年山東省考古工作安排。記者從會上獲悉,山東省2019年共開展了45項考古發掘項目,發掘面積超3萬平方米,發掘墓葬近1000座。

  發布會現場

  發布會上,王廷琦介紹了2019年山東考古成果。2019年,山東與國外考古機構合作項目頗豐: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牽頭啟動了中國和以色列合作彌河流域考古調查項目,開啟了兩國文化交流的新領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開展了中國和日本臨淄漢代鏡范與銅鏡的考古學研究,中日合作研究對擴大齊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具有典型示范意義;山東大學、日本九州大學和煙臺市博物館聯合對煙臺開發區大仲家遺址出土的陶片及石器進行考古學研究,大汶口文化陶片中發現的水稻,將煙臺地區水稻種植歷史從龍山文化時期上朔至大汶口文化早中期,提前了1000年左右,為“中日稻米之路”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王廷琦表示,這些中外聯合考古研究項目豐富和提升了中國考古學理論方法與技術水平,推動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格局的形成,為擴大“一帶一路”合作考古和開展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2019年山東共組織建設工程的考古勘探工作達到154項,調查線路長度達1000公里,考古發掘面積超過2.5萬平方米。完成了濰萊高鐵、魯南高鐵、京臺高速南段改擴建等工程全線文物保護工作,全力保障全省重點工程建設。2019年,全省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開展了38項考古勘探工作,為遺址保護范圍劃定和編制保護規劃提供科學依據,還為配合濟南泉城、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等開展了10項主動發掘項目和3項水下考古項目。

  據了解,滕州西孟莊遺址發現了龍山時代的重要環形聚落遺址,對龍山文化的聚落結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考古發掘工作榮獲“全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臨淄齊故城還發現疑似東周稷下學宮的聯排建筑基址。此外,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在青島瑯琊臺遺址發現了秦漢時期的大型建筑和陶水管排水系統,據專家分析,這應與秦始皇、漢武帝登游瑯琊有關。這些重要發掘不斷填補著山東古代歷史的空白,力證山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在社會關注的土地儲備考古上,王廷琦表示,將實施土地儲備考古前置工作。目前,濟南市已經出臺土地儲備考古前置辦法,土地儲備考古前置的實施,將有利的化解長期困擾基建考古中的經費、時間等問題,實現了“拿地既開工”,為工程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也避免了建設工程中破壞地下文物的情況發生,保護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下一步,山東還將推動更多文保單位、大遺址和考古遺址公園創建A級景區工作,將具備條件的考古遺址公園、考古發掘工地納入旅游線路。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省級文化遺址公園建設,做好各類大遺址展示利用項目,實現到2025年20個以上的遺址公園對公眾開放的目標?!蓖跬㈢榻B。

  王廷琦表示,2020年,山東省考古工作將力爭在深化文物保護利用改革、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提升社會影響力等三個方面上實現突破。會上,王廷琦還宣讀了獲得2019年度山東省考古新發現獲獎項目和2018-2019年山東省優秀田野考古工地獲獎項目,并為代表頒獎。

  (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