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7月9日訊 一株小草改變世界,一枚銀針聯通中西,一縷藥香穿越古今……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東省發揮中醫藥優勢,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及早、全程、全面介入,中醫藥參與治療率達98%以上,成效顯著。

  山東作為中醫藥大省,歷史悠久、基礎堅實、潛力巨大的優勢在此充分體現。7月7日,全國首個省際中藥材采購聯盟“十二省(區、市)中藥材采購聯盟”在山東濟南成立,山東互聯網中藥材交易平臺、濟南智慧中藥房等一批配套平臺和項目同期啟動,標志著一個全新的“中醫藥強省”正向我們走來。

  “藥方”一:單絲不成線,建立聯盟開啟集中帶量采購新模式

  單絲不成線,“單打獨斗”式發展已經難以適應時代要求,中醫藥的發展離不開集智攻關、跨界合作的協同精神,強化集體觀念、厚植團隊意識,才能更好地推動中醫藥發展。對此,山東作為聯盟發起成員會同天津、內蒙古等12個省(區、市)成立十二省(區、市)中藥材采購聯盟,聯盟通過中藥質量標準體系、常態化質量抽檢及道地中藥材認證、中藥全流程追溯體系等,充分發揮成員地區中醫藥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和戰略購買優勢,加強省際中醫藥文化科技交流和經貿合作,推進中藥材集中帶量采購,降低成本、提升質量,增創中醫藥經貿發展新優勢。

  聯盟成立當天,落地在濟南高新區的濟南智慧中藥房項目開工建設。項目由濟南高新控股集團和山東互聯網醫保大健康集團聯合打造,面向濟南全市醫療機構和社會藥房,提供處方流轉、智能煎藥、在線醫保支付、送藥到家的一體化服務。濟南智慧中藥房將參與聯盟采購,讓濟南市民用上質優價廉的中藥。未來有望在山東全省推廣落地。

  此外,山東依托互聯網醫保大健康服務平臺,建設山東互聯網中藥材交易平臺,通過建立中藥質量標準、質量鑒定、全程溯源、質量保險、互聯網交易、中醫藥創新及國際交流七大體系,推動中藥材交易從線下走到線上,廣泛連接全國中藥材原產商、批發企業、中藥飲片廠、中藥配方顆粒企業、醫療機構、保險機構,打通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實現質控、交易、支付、結算和監管的線上一體化服務,建立起數字化中醫藥服務體系,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藥方”二:獨木不成林,中西結合布局現代康養大產業

  7月7日,閃電新聞記者從山東(濟南)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項目啟動活動上獲悉,濟南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城市東部建設“扁鵲中醫藥國際發展中心(扁鵲康養生態城)”,與西部的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中西結合、遙相呼應。

  2019年11月23日,第六屆中醫科學大會上,濟南就曾明確,將建設國際醫療康養名城衛生計生領域四項重點任務,打造“扁鵲故里、齊魯中醫”品牌,發展特色康養。到2020年,濟南市建成不少于5個中醫藥特色小鎮。

  此次“扁鵲中醫藥國際發展中心(扁鵲康養生態城)”的建設,正是濟南推進打造“扁鵲故里、齊魯中醫”品牌,發展特色康養的重要一步。據悉,該項目根據《濟南國際醫療康養名城發展規劃》和打造“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五個濟南目標而重磅布局。規劃范圍西起港西路,東至南圍子山,北至經十東路,南至蟠龍山。

  產業布局上,項目以大生命科學城為龍頭,突出中醫藥產業和智慧康養雙主題,依托山水自然資源和國家級超算中心,布局藥谷等中醫藥發展前沿產業,向上發展高端科研機構、中藥藥理研究中心,向下探索產業下游的中藥種植、藥材交易、中藥物流的智慧提升,搭建中醫藥數字化聯采聯售平臺,配套互聯網醫療,探索保險與養老融合新路徑,拓展現代康養大產業。

  為落實“扁鵲中醫藥國際發展中心(扁鵲康養生態城)”規劃,濟南高新區擬在高新東區規劃建設扁鵲健康小鎮,打造康養濟南新名片。該項目規劃建設用地765畝,中藥材種植用地935畝,總建筑面積90萬平方米,總投資額約85億元。項目規劃意在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中醫健康小鎮。

  “藥方”三:細處著眼,內育外引,夯實中醫藥人才支撐

  “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服務全面小康新時代”。2019年11月2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簽約,決定共建山東中醫藥大學,促進山東中醫藥大學的改革發展。

  就在前不久,山東省中醫院剛完成2020年職稱聘任工作。35歲肺病科醫生錢衛斌,參加工作只有3年多,但憑借突出的科研能力,直接從中級聘任到正高級,成為全院最年輕的4級研究員。

  錢衛斌本科、研究生都是畢業于山東中醫藥大學,他的破格聘任得益于山東職稱制度“雙自主”改革,即衛生專業技術人才自主參加職稱評審,單位自主用人,打破了職稱和聘任掛鉤的限制。錢衛斌表示,“高級職稱申報的課題、項目我都可以去申報,我可以有更廣闊的平臺,不斷在省內、全國范圍內接觸同行的專家,更加堅定了我們青年人從事中醫藥行業的信心。”

  2019年,山東指導3名岐黃學者制定了學術發展、團隊建設與人才培養等發展計劃,新增全國中醫護理骨干人才4人、全國中醫藥創新骨干人才20人,中醫藥人才梯隊更加完善,高層次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同時,面對省內中醫藥人才“山多峰少”的困境,山東不斷引進北京、上海等大醫院退休的知名專家,做到“不為所有、但求所用”。目前,已有多個國醫大師、國家級名老中醫工作室相繼落戶省中醫。

  濟南:到2025年,建成全國中醫藥強市,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

  在第六屆中醫科學大會上,時任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的王忠林在致辭中表示,作為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山東省的省會,濟南始終把中醫藥事業和中醫藥產業放在重要位置來抓,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大力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推動中醫藥及中醫藥文化在新時代不斷發揚光大。

  會上,明確提出將通過7年努力把濟南建設成為全國中醫藥強市,到2025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同時,發展中醫藥特色康養機構。建立健全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的康養協作機制。開通養老機構與中醫醫院的就診綠色通道,打造“政府投資建設、醫院承辦管理”模式的醫養結合服務機構。鼓勵基層醫療機構拓展社區和居家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具有中醫藥特色的醫養結合機構,建設中醫藥特色康養服務示范基地。到2025年實現立足中醫藥特色優勢、展示中醫藥文化魅力。此外,打造具有“濟南元素”的國家級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到2025年將“中醫療養游”打造成為泉城旅游的代表性品牌之一。

  2020年5月20日上午,濟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濟南市市長孫述濤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濟南將積極推進中醫藥傳承發展,辦好第三屆世界中醫藥科技大會,規劃建設中醫藥國際交流中心,加快“扁鵲小鎮”建設,新建國醫大師(名中醫)、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10個。關注“一老一小”,積極推進適老化改造,建設各類養老服務設施221處,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普惠托育機構,提供就近便捷托育服務。

  山東為加速推進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打出了系列“組合拳”,助力破解中藥質量標準難統一、流通成本比較大、國際競爭力不夠強等制約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難題。任何時候,走向世界,憑的是實力,靠的是療效。惟其如此,山東中醫藥發展才能行穩致遠。(梁金鳳)(完)

  (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