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障市場公平、降低采購成本、緩解企業困難!山東發文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8日訊 近日,由山東省委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起草的《關于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在規范政府采購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舉措。今天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解讀《意見》。

  山東省財政廳副廳長姜龍介紹,此次優化營商環境從維護好、實現好企業的合法權利、保障市場公平競爭方面出臺了政策措施,具體有三個方面:

  致力于保障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省財政廳從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維度保障供應商平等參與我省政府采購活動。保障事前公平,今年5月底前制定山東省政府采購負面清單,明確政府采購活動中的禁止事項,嚴禁采購各方以不合理條件對企業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保障事中公正。要求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在發布中標公告時,向未中標供應商告知評審得分及未中標原因,讓未中標供應商了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確保事中公平;保障事后權利。暢通供應商救濟渠道,供應商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中標或者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依照法定程序進行質疑和投訴。5月底前制定印發政府采購供應商質疑、投訴指引,引導供應商依法合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致力于降低政府采購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把降低企業參與政府采購的交易成本作為減輕企業負擔的制度性保障。這次優化營商環境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推動政府采購全流程電子化建設。12月底前,完成政府采購全流程電子化改造,企業能夠在線提交投標(響應)文件、在線開標評標,讓信息多跑路,企業少跑腿,更好保障供應商便捷參與采購活動。同時,建立運行全省統一的政府采購網上商城,供應商在一地注冊即可參與全省商城采購活動。二是縮短合同簽訂時間。9月底前,發布政府采購合同參考范本,要求采購人把合同時間由原來的發出中標(成交)通知書之日起30天縮減到10個工作日,讓企業中標后可以及時簽訂合同,吃到定心丸。

  致力于緩解企業資金困難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特別是目前疫情期間,資金短缺更是困擾企業的第一難題。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省財政廳圍繞如何讓企業少出錢、早拿錢、借到錢,切實解決企業資金困難,采取了四項措施:一是減少企業資金占用。12月底前,完成政府采購誠信體系建設,不再向誠信記錄良好的供應商收取投標保證金。供應商可以用銀行、保險公司出具的保函提交履約保證金,鼓勵采購人對誠信供應商免收履約保證金或減低繳納比例,以信用管理替代資金質押。二是預付供應商部分資金。要求采購人在合同簽訂生效且具備實施條件后5個工作日內支付預付款,預付款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額的30%。采購項目實施以人工投入為主的,可適當降低預付款比例,但不得低于10%。三是及時支付合同款。在政府采購合同履行完成后,對滿足合同約定支付條件的,要求采購人在收到發票后5個工作日內支付資金。四是助力企業融資。會同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開發“政采貸”金融產品,企業可以憑借政府采購合同所蘊含的政府信用,不需要其它任何抵押,就可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緩解企業的融資難題。

  閃電新聞記者 李靜怡 李淼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