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至今,濟南市南部山區管委會先后對南草溝村、月亮灣兩處的30棟違建別墅群,啟動拆除。40天內三拆野別墅,濟南南部山區力度為啥這么大?
為何頻頻有行動?離“4月底”的期限不遠了
據濟南日報報道:近日,濟南市南部山區管委會對月亮灣景區內的違建別墅再“動刀”。該處17幢別墅由月亮灣合作社于2009年開發建設,無任何手續,屬于違法建設。

4月10日起,濟南仲宮街道每天組織城管執法隊員30余人、出動3臺大型拆除機械和1臺灑水降塵車輛對違建別墅實施拆除,共計拆除3.18萬平方米。
記者根據公開報道統計,這已是2020年南部山區拆違拆臨的第三次行動。
根據濟南日報等媒體報道:3月5日,仲宮街道對南草溝村12幢聯排違建別墅啟動拆除。3月19日,該街道出動2臺大型機械對該別墅區進行助拆,并于5天內完成拆除工作。
隨后,3月22日,南部山區西營街道棗林水庫周邊的四處違建被依法拆除,拆除棗林三層連棟別墅一處,侵占河岸違建三處。
當下,全國疫情防控情勢正逐步好轉,城市生產生活節奏正穩步復蘇。南山管委最近40天里頻頻出手,將拆違拆臨提上日程。
這既是職責所在,又是時間要求,畢竟眼下離“4月底前,重點區域違建別墅全部‘清零’”這一目標的期限不遠了。
3月6日,濟南市南部山區管理委員會召開“南部山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暨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推進會議”。
南部山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文東河會上表示:4月底前,南部山區重點區域違建別墅全部“清零”,并力爭年底前創建“無違建街辦”3個、提檔升級1個。
從青龍峪到畫家村再到月亮灣,三年拆了434萬平
提及濟南“拆違拆臨”,南部山區違建別墅是繞不開的話題。
2017年,“拆違拆臨”是濟南的年度關鍵詞。回顧當年全市拆違之路,南部山區青龍峪別墅群的拆除令人印象深刻。用時40多天,青龍峪76棟違建別墅全部拆除,總面積達5.58萬多平方。
青龍峪別墅群拆除,打響了南部山區乃至濟南全市拆除違建別墅的“第一槍”。2017年,南部山區共拆除違法建設2478處,累計100萬余平方米,其中在青山、水源地等生態保護關鍵部位拆除的違建面積接近50萬平方米。

2017年5月,濟南拆除西營鎮大南營村青龍峪片區內的違建別墅。
2018年“持續推進南部山區生態自然景觀保護,嚴禁新的開發建設”列入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同年,南部山區管委會完全獨立運轉。南部山區拆違拆臨,尤其是拆除野別墅工作,自此常態化。
拆除“畫家村”別墅群是當年重頭戲。6月19日至7月20日一個月里,臥虎山水庫存在了近30年的“畫家村”35棟別墅、涉及15000平方米的違法建筑全部拆除。當年南部山區依法拆除各類違法建筑1982處、133.3萬平方米。
2019年,南山拆違持續發力。市民熟悉的波羅峪、月亮灣等區域內違建別墅相繼被拆除。全年拆除各類違建2423處、201萬平方米,接近2017年和2018年的總和。
拆違為何力度不減?“綠肺”的定位與建設生態文明
2017年至今,南部山區拆違拆臨,為何力度不減?這與其作為濟南“綠肺”的城市功能定位密不可分。
去年公布的《濟南城市發展戰略規劃(2018-2050年)》中提到,濟南市將圍繞“生態保育”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形成南部青山、西部濕地、中部泉水、東部綠廊、北部黃河風貌帶的生態格局。
14日,濟南市公開承諾的20項重點任務,其中提及“深化綠城泉城花城三城共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生態保育”、“青山”、“綠城”、“藍天”、“碧水”等關鍵詞,頻繁出現在濟南城市發展戰略之中。作為濟南“綠肺”的南部山區,其地位不言而喻。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青山綠水的恢復,首先是將青山、綠水旁邊的違建清除。”濟南市委黨校教授吳學軍認為,南部山區別墅群的不斷被拆除,還與濟南市委、市委政府對于生態環保的重視密切相關。
通覽2020年濟南市公開承諾20項重點任務中,涉及到生態環保、城市品質提升的兩項任務均為市委書記、市長共同為責任人。而自3月下旬上任以來,“生態”成了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頻頻點出的關鍵詞。
“濟南市治理理念,正在與時俱進。”吳學軍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已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位置,“濟南在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要求”。
拆除違建只是第一步,南山三年行動計劃出爐
野別墅群的拆除只是建設“綠水青山”的第一步,隨后的山體恢復綠化及后續發展同樣重要。“如此一來,才能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更能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濟南社會學家劉學斌說。

2018年7月,“畫家村”35棟別墅拆除完畢,原地將綠化美化。
慶幸的是,濟南市南部山區對此已有部署。
“為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藍天永駐的生態南山、詩畫南山”,2020年南部山區將完成森林生態修復2.5萬畝,創建省級森林鄉鎮1個、省級森林村居7個,市級綠化示范村18個。建設4處口袋公園、5公里綠道,3處山體公園、郊野公園……
“如何讓青山綠水中的村民們富起來?如何讓村民真正享受到生態保護所帶來的福利?”劉學斌說,拆了野別墅,山青了、水秀了,人們看到了美景,呼吸到了新鮮空氣,但遠遠不夠。
“只要落實好、實施好這些項目,南部山區就會一年一個樣,三年一大變。”3月6日,文東河在“南部山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暨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推進會議”上表示,為開創南部山區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南部山區“多規合一”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已完成編制。
據悉,該項目庫包含5大類18個大項126個子項,預計總投資約505億元。而今年確定100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41億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