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凌晨,

  青島的王先生突發胸痛

  而后從夢中疼醒

  難以忍受的他

  選擇自己開車前往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

  剛到醫院就接受了電擊搶救

  ……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起來看

  ↓↓↓

  剛到醫院就發生室顫

  手術后轉危為安

  15分鐘,10公里的路程,幸好夜路上人稀車少,王先生在妻子的陪伴下,一手捂著胸口一手開車前行。

  到達醫院以后,聽說是胸痛患者,還是自己開車過來的,驚得急診醫生一身冷汗。一躺到搶救床上,王先生就發生了室顫,急診醫生給予電擊后搶救了回來。

  接著醫院開通綠色通道,啟動胸痛搶救流程。胸痛中心搶救組楊冬副主任醫師第一時間接到通知后即刻趕往醫院,直奔介入導管室,到達時手術也已準備完畢,直接上臺!

  萬幸的是,他的妻子看到室顫的丈夫后,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即簽字同意手術。時間就是生命,這對于搶救心梗患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手術中探得左冠狀動脈前降支閉塞,于是給予開通放入支架,王先生胸痛癥狀即刻消失。現如今,王先生已經康復回家。

  猝死都是“蓄謀已久”

  胸痛切莫自行開車就醫

  平均每天1500人,每年55萬人,居全球之首!這是國家心血管中心統計的每年我國心源性猝死者的人數。可怕的不是這些數字,而是心臟驟停的搶救成功率極低,能夠搶救存活的患者不到1%。

  為什么在我國心臟驟停的搶救成功率這么低呢?楊冬說,因為87%心臟驟停的情況都發生在醫院之外,人的心臟一旦驟停,一般搶救的黃金時間只有4-5分鐘。

  那么,猝死就真的無跡可尋了嗎?突發、迅速、無法預測……猝死的這些特點似乎都在強調“死神”的靠近猝不及防,但其實,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謀已久”。

  據楊冬介紹,猝死原因分為內外兩方面誘因。而這些誘因是長期形成的。對臨床病例的分析中發現,平時看似健康的中青年人的猝死,跟外因——不良生活方式關系密切。

  外因包括:

  ? 鍛煉和睡眠不足

  很多人每周鍛煉時間甚至少到不足1小時,每天睡眠時間不足5小時。鍛煉和睡眠不足、體質下降、過度勞累、精神過度緊張這些因素會引起血壓升高,血管損傷,加重心臟的負擔。

  ? 煙酒過度

  特別是喝酒過度會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引起心血管問題;而吸煙已經證實對心血管有明顯的損傷。

  ? 長期熬夜

  擠占睡眠時間對身體和精神是雙重損傷,超負荷運轉的身體很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心臟病發生。

  內因包括:

  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先天性心臟病等,但因沒做規律體檢未能及早發現,其實這些異常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容易導致心絞痛、心肌梗死等。

  如果有潛在未發現的內因,在外因的作用下,更容易引發猝死。

  楊冬說,在日常生活中,要預防猝死,最好的辦法就是:

  ? 預防高血壓和高血脂,戒煙限酒,合理飲食和加強鍛煉。

  ? 另外,要懂得識別壓力,釋放壓力,防止過度勞累。

  ? 而一旦遇到王先生這樣的癥狀,請一定要撥打120急救電話,切莫自行開車前往醫院,以免發生意外。

  2019年的11月

  演員高以翔

  就在錄制節目過程中

  因心源性猝死

  不幸離世

  引發一片哀悼

  ▲圖源:高以翔個人微博

  這同時也提醒我們

  遇到這種危急情況

  在黃金時間內

  學會使用

  心肺復蘇(CPR)和

  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能提高搶救成功率!

  ↓↓↓

  臨近春節

  希望大家都能注意身體健康

  平平安安過大年

  (青島日報、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