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照開發區檢察院提起公訴一起網絡詐騙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因為該案看似平凡,卻很耐人尋味。
該案創下了開發區檢察院近年來辦理網絡詐騙案的“三個之最”——犯罪嫌疑人年齡最小,被害人數最多,被害人年齡最小。

一群90后在騙另一群90后
本案的三名犯罪嫌疑人分別出生于1998年、1997年、1993年。而147名被害人中,90后約占了90%,甚至有23名未成年人,至少6人是在校學生,受害者遍布全國各地。
三名90后,當同齡人還在發奮讀書的年紀,他們過早的走上社會,學會用騙來的錢享受生活,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懲罰!
一念之間:從受害人變成行騙人


1998年出生的郟盛,初二輟學就跟著父母外出打工,干過各行各業,學過很多手藝,但一門也不精通,整日渾渾噩噩。
2016年,他在手機淘寶上買了一部蘋果5S手機,手機是高仿機,他不但沒有因上當受騙而懊惱,反而異常興奮,他從中發現了發財的“商機”,覺得這樣賺錢輕松愉快。
他開始在咸魚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發布了賣各種型號港版蘋果手機的信息,但他手里沒有真實、穩定的貨源,于是他又從二手交易平臺上找供貨商發貨。當然,發的貨都是高仿機或者有質量問題的手機,對于客戶的投訴,他想方設法敷衍了事,甚至干脆拉黑對方。
發了幾十部手機后,供貨商突然“失蹤”。郟盛已經嘗到了“甜頭”,怎肯就此收手?干脆明目張膽開始詐騙。
他發布廣告招攬客戶,和客戶說先交定金,然后說型號缺貨,建議客戶買配置高一些的,可是得加錢!再然后說手機在香港被扣了,得交保險費、手續費……
郟盛是個很有天賦的騙子,環環相扣,步步緊逼,等客戶左等右等收不到貨,忍無可忍要求退款時,郟盛就會直接把對方拉黑。

冒充警官行騙,真的警官出現時被害人以為又遇到了騙子

“當我還是小孩子,門前有許多的茉莉花……”十七歲,本該是花一樣美好的年紀。可是,郟盛卻在騙子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甚至為自己的騙術洋洋自得。
轉眼兩年多過去了,2018年11月,他想起一年前騙過的一個被害人曾傻乎乎被騙8萬多元,于是他心里又打起了這個人的主意。
郟盛把自己的QQ頭像變成了一個警官照,然后以網警的身份聯系這個被害人,聲稱可以幫助退回被騙的錢,但是首先需要繳納協助調查費,讓對方打了1000元錢,然后又聲稱自己的網警侄子會協調加快辦案速度,想辦法退8萬,但是需要辦案費用1萬。被害人這次終于警覺了,故意以沒錢拖延時間,同時也咨詢了“高手”,及時戳穿了假頭像、假警官證、辦案程序不合法等諸多漏洞。
當日照警方破獲本案后,在聯系該名受害人時,他以為又遇到了新騙子,怎么都不肯相信案子真的破了。
試問此時日照警方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

我很想問問郟盛,你總是揪著這一只“羊”薅羊毛,你還有木有一點兒良心了?可憐的受害人已經不再相信這個世界了……
一人富不叫富,大家富才叫“共同富裕”


郟盛不僅自己行騙,還積極培養“徒弟”,93年出生的覃駿風曾一心“拜師學藝”,只可惜這個徒弟雖然比師父年長好幾歲,但天生愚笨,努力很久只騙成了兩筆共1600元。后來,覃駿風明知道郟盛是騙來的錢,還為他提供賬戶、轉移資金6000余元,二人構成共同犯罪。
郟盛還有一個相處了一年多的女朋友,倆人已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起初郟盛還瞞著女朋友不給客戶發貨的事,但日久天長女朋友也知道了,可她不但沒有阻止,還用自己的QQ賬號幫助男朋友收錢,成了男朋友行騙的幫兇。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檢察官說法:青春是用來奮斗的,不是用來揮霍的,人生永遠沒有捷徑可走。青少年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既要積極抵御各種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更要做堅定的守法者、護法者,不讓青春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