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記者從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獲悉,12月14日上午,美好生活節暨煙臺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展活動開幕,此次活動以非遺展示與體驗相結合的方式,展非遺風采、秀非遺文化,以“非遺”助力“冬游齊魯·好客山東”鮮美煙臺惠民季。
此次非遺體驗展以“感悟與傳承”為主題。從12月14日到2020年元旦,來自煙臺的十余位優秀非遺工匠將在這里連席坐陣。從栩栩如生的煙臺剪紙、膠東花餑餑到工藝精巧的發絲繡、絨繡,從精雕細琢的葫蘆雕刻、木雕、萊州毛筆到靈而有性的中國結……活動將通過實物、圖片、視頻的形式,展現煙臺非遺的豐富多彩和活態傳承,讓廣大市民和游客在體驗多彩非遺中,感受到“冬游煙臺”的文化魅力。
8名非遺工匠獲頒非遺守護者榮譽
出席活動的相關領導分別向八位非遺工匠頒發了“薪火相傳——煙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守護者”稱號的榮譽證書。
當天上午10:30分,活動正式開始。充滿煙臺特色的非遺專題片及舞獅表演,營造了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氛圍。由非遺傳承人帶來的精美的非遺作品則吸引了眾多市民的駐足觀看。
開幕式上,共邀請了7個非遺項目的非遺守藝人來到現場,分別為煙臺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衣培娟、梁巧艷;煙臺膠東花餑餑代表性傳承人張華;煙臺魯繡非文化遺產傳承人張京艷;木雕技藝傳承人張金霞;煙臺絨繡傳承人李延翠;柳工葫蘆傳承人柳伯牧以及煙臺市芝罘區民間文藝家協會繩結藝術委員會主任肖坤。為市民展示非遺文化的魅力。他們精美的非遺作品及精巧的技藝讓市民嘖嘖稱贊。
“很多地方都沒有這種文化展,今天在咱們這看到了感覺挺好的,我剛剛看了非遺的書簽,感覺就像是回到了小時候一樣。非遺文化真的應該繼續傳承下去。”市民王女士說。
“現在我們煙臺市特別重視非遺文化,這讓我們在非遺傳承上也更加有信心了。”煙臺膠東花餑餑代表性傳承人張華表示。
非遺課堂 讓“冬游煙臺”更具文化味兒
記者了解到,為拓寬休閑空間、激活冬季消費,煙臺市啟動了貫穿整個冬季的“冬游齊魯·好客山東”鮮美煙臺惠民季活動,推出了六大系列的“冬游煙臺·品味鮮美”主題產品,還有市民文化節“冬之樂”、“好客山東”賀年會等精彩活動。
目前,“冬之樂”各項活動已全面推開,“好客山東”賀年會也即將啟動。非遺體驗是六大系列產品之一,也是市民文化節“冬之樂”、“好客山東”賀年會的重要內容。本次美好生活節暨非遺體驗展,主要是通過互動體驗,讓非遺更接地氣、更具活力,在“非遺活化”中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
此次活動將持續至2020年1月1日。除非遺展示外,活動還將推出互動體驗等特色活動,邀市民感受傳統文化和非遺魅力。
活動期間每周的周末將開設非遺課堂,設置非遺體驗互動環節,由非遺傳承人講解非遺文化,帶領市民學習非遺技藝,制作文創產品,讓更多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
“以前只是知道非遺這個事情,但是具體有哪些項目我不是很了解,今天看完這個非遺展,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感覺這些東西真的應該保留下來,像現在的這些小朋友都不知道,如果不去傳承、不去宣傳,漸漸的這些東西就會被人們遺忘了”,市民陳女士帶著3歲的女兒參觀展覽時說道,“我今天先帶她來了解一下,最起碼讓她對非遺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煙臺市對非遺文化的推廣和普及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非遺文化有了新的認識。在現場參展的煙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衣培娟告訴記者:“這次展覽我發現有很多的年輕人對剪紙很有興趣,尤其有煙臺特色的作品,看到后喜歡的不得了。”
魯繡技藝傳承人張京艷也表示,加大對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力度很有必要。“非遺畢竟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是現代的機械化代替不了的,我們要不忘初心,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良,但是卻不能遺忘。”
不斷加大傳承力度
近年來,煙臺市不斷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和保護力度,“非遺”實踐也日益活躍在大眾眼前,社會認同感也不斷增強。
目前,全市有14項“非遺”項目入選國家級名錄,38項入選省級名錄,129項入選市級項目,520項入選縣級項目。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8名,省級43名,市級157名,縣級584名。此次非遺體驗展的開展,是煙臺市在非遺保護與傳承方面的又一次嘗試,下步,非遺體驗展還將跟“夜游博物館”產品相結合,推進非遺課堂、展演走進博物館、文化館、美術博物館等市直文化場館,讓煙臺冬夜休閑因多彩非遺而更具活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