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保險與廣大勞動者的利益息息相關,也是社會保險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工傷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大險種,參保人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遭遇事故傷害時,如果參保人已經參加了工傷保險,并且足額繳費,經工傷行政部門認定為工傷后,就能享受工傷待遇,獲得經濟補償。必要時需要經過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來鑒定傷殘等級。自2019年10月起,濟南市工傷預防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聯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開展工傷預防宣傳活動,對工傷保險政策、工傷保險待遇等進行系統解讀。
記者了解到,今年8月,省人社廳會同省財政廳印發《關于2019年調整一級至四級工傷職工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和工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標準的通知》,自2019年1月1日起,繼續提高一級至四級工傷職工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和工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標準。這是我省自2005年起,連續15年提高工傷保險三項定期待遇標準。這也是濟南市自2005年起,連續15年提高工傷保險三項定期待遇標準。
據悉,此次調整的范圍是:2018年12月31日前,領取傷殘津貼的一級至四級工傷職工、經批準領取生活護理費的工傷職工和領取供養親屬撫恤金的工亡職工(含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退休后領取基本養老金期間死亡人員)供養親屬。
《通知》明確:一級至四級工傷職工傷殘津貼月人均分別增加190元、180元、170元、160元。工亡職工配偶供養親屬撫恤金每人每月增加65元,其他供養親屬每人每月增加48元,孤寡老人或者孤兒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每人每月再增加18元。生活護理費,按《工傷保險條例》(修訂)有關規定確定,全省月人均增加137.7元。
職工發生工傷后,應如何處理?又能享受哪些工傷待遇?對此,記者采訪了濟南市人社局工傷保險處、社保中心工傷保險服務處相關負責人,他們對此做出了解答。
參保人發生工傷后,應該怎么做?
職工發生工傷后,應到工傷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待傷情穩定后及時轉入工傷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職工認定工傷前,可采取現金結算,也可按照醫保結算方式先行結算,認定工傷后再按照工傷政策進行報銷。
職工認定工傷后,需門診和住院治療的,職工只需攜帶社保卡和工傷認定書,向主治醫生表明工傷身份,醫院采取工傷門診或住院聯網結算方式進行診治和結算,出院時只承擔個人負擔部分。其中,工傷門診聯網結算系統正在定點醫院推廣測試階段。
工傷職工能享受哪些工傷待遇?
工傷職工可以享受工傷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喪葬補助金、傷殘輔助器具費、傷殘津貼、護理費、供養親屬撫恤金、異地就醫交通食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
工傷醫療費用現金報銷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工傷醫療費用現金報銷需要攜帶醫療費用發票原件、門診和住院病歷,住院的還需攜帶住院費用明細清單。
各用人單位應當在職工發生工傷之日起30日內提交認定申請,否則在此期間所發生的相關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其中“在此期間”指的是工傷發生之日起至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韓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