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杭州發展電商產業,給了阿里一個大大的舞臺。在健康醫療大數據創出“濟南模式”后,濟南的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如何像當年的電商經濟一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此次浪潮百度簽約,兩個正在轉型的平臺走在一起,在產業鏈聚合的關鍵當口,在濟南這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區,能否把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化這壺水燒開?

  在以數字經濟為一個城市、為企業搏未來、謀前程的關鍵當口,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齊齊出現在這場浪潮與百度的簽約儀式上一點都不奇怪。

  8日,百度與浪潮在濟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對于浪潮百度攜手探索AI落地產業的這份戰略合作協議,我們先劃一下重點——

  雙方將聯合打造健康醫療人工智能開放技術與應用服務平臺、健康醫療大數據治理和平臺,推進臨床輔助決策輔助系統(CDSS)、智能眼底篩查、AI診前助手、小度人工智能家庭醫生等創新性醫療服務應用,并針對家庭健康、養老等場景,開發探索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開放平臺服務運營體系建設,共同推進人工智能在健康醫療領域的應用和服務落地。

  同時,百度飛槳產業級深度學習開源開放平臺將與浪潮AI系統平臺、浪潮云深度合作,推動AI操作系統與AI服務器進行軟硬一體的聯合升級,促進AI技術應用落地,加速AI產業化應用。此外,雙方還將聯手打造智能城市整體解決方案,推動城市智能化升級。

  百度的偉大冒險:向AI商業化沖鋒

  深度學習、語音、圖像、語言和知識、自動駕駛……百度這個最早在國內布局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企業,用李彥宏的話說,現在正在進行“一場偉大的冒險”。

  這場冒險的意義在于,“我們付出100倍的努力,取得10倍的優勢,方可領先一步”。這是7日李彥宏在百度三季報出來后發出的全員信中的一句話,也正好給8日浪潮與百度的簽約合作做了一個腳注。

  今年9月2日,百度宣布加快云+AI戰略,要在人工智能落地的關口,抓住最有價值的場景,將百度的AI能力向產業界輸出。

  AI領域最有價值的場景是什么?沿著這個問題追問下去,就會明白,這次百度為什么會選擇牽手浪潮。

  賽迪顧問今年6月發布的《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報告》中顯示,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規模2019年為273.8億元,2021年將達到529億元。“3年翻倍”這個速率意味著這個市場正處在爆發期。

  事實上,健康醫療大數據聚變出來的能量絕不僅僅是幾百億,就像“迪斯尼效應”一樣。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表示,醫養健康產業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之一,濟南也在全力打造國際醫療康養名城,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就是一個重要引擎,在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投入1個億,將拉動30個億的大數據產業,而醫療健康涉及182個細分相關產業,這30個億將進一步拉動300億元的醫養健康產業市場。

  與騰訊深耕醫療影像AI不同,這份協議圈定了雙方在智慧醫療的合作方向為:臨床輔助決策輔助系統(CDSS)、智能眼底篩查、AI診前助手、小度人工智能家庭醫生。這意味著雙方在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的應用開發上有著非常清晰的戰略目標,這也是擺明了沖鋒的姿態。

  云+數+AI領域全面合作,浪潮打造生態樣本

  浪潮為什么需要百度?

  在浪潮的發展史上,浪潮與思科、與IBM的合作,都是企業轉折點上非常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次是百度,技術主角成了AI,浪潮則處在向“云+數+AI”新型互聯網企業的轉型期。

  在數據資源上,健康醫療大數據是浪潮提供數據運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浪潮的模式是“平臺+生態”,通過大數據平臺進行數據匯集、數據治理,“挖礦、冶煉“建平臺,并面向不同領域,在保證數據安全前提下,吸引各類健康醫療服務主體入駐平臺提供服務,實現數據增值和產業鏈式發展。濟南市在數據匯集、開放、共享上先行先試,給予了大力支持,最終形成了健康醫療大數據匯集、治理、共享、提供公共服務的“濟南模式”。

  而人工智能這個引擎和算法的重要性在于,通過與數據緊密結合,可以構建知識圖譜,提煉各類醫療分析、健康管理和服務模型。在這方面,百度在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以及決策模型構建上能力,加上廣泛的醫學知識集成,就可以形成對各種醫療和健康特征的多維度綜合判斷,提供臨床決策、個人健康、公共衛生和醫療保障等方面的智能化。

  “臨門一腳”怎么個踢法?

  浪潮方面透露,將在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上,融合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在政府監管,保證隱私安全的前提下,打造一個健康醫療的智能應用服務平臺。

  需要強調的是,這不是簡單的技術研發,而是面向醫療服務、面向健康管理、面向政府決策領域,給各類需求方提供更加創新的服務,這是雙方優勢的融合,也是大數據+AI的深度融合。

  而百度飛槳這個深度學習的開源開放平臺將與浪潮AI系統平臺、浪潮云深度合作,推動AI操作系統與AI服務器進行軟硬一體的聯合升級,并向社會相關產業方開放賦能,加速AI產業化應用。

  從這個層面看,這場合作是雙方在云、數、AI三個層面的全面合作。雙方此前已在服務器、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建立深度合作關系,曾聯合發布全球首款基于OCP OAI(Open Accelerator Infrastructure)標準和液冷的AI計算新品X-MAN 4.0、也曾在2019年百度春晚紅包項目中聯合創下8小時內上架1萬臺服務器的記錄。當前,雙方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及算法、臨床決策支持系統、智慧家庭終端等技術及創新應用方面也已初具成果。

  攜手百度這個重量級伙伴,浪潮把這次合作視為“平臺+生態”戰略下的一個樣本來打造,同時向業界釋放一個強烈信號:浪潮通過”平臺+生態”戰略,與百度的醫療人工智能平臺深度融合,并根據不同場景提供運營服務,將加快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化應用。

  對于兩家都處于轉型期的企業而言,這樣基于戰略協同層面的深度合作,構建的一定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在浪潮的朋友圈里,一直把百度定位為“持續深化的戰略合作伙伴”。7日,百度三季報出來,市值一夜漲160億。百度營收重回增長正軌跡,從三季報看百度研發支出上比去年同期還要增加20%。百度想要決勝AI時代,獲取增長加速度,一定會選擇行業最強生態合作伙伴,這樣的強強聯合有著必然性,激發的創新動力也是最強的。

  比如剛剛被納入國家戰略的區塊鏈技術,浪潮集團副總裁高傳貴說,浪潮多年前就研發區塊鏈核心技術平臺,浪潮質量鏈已經在我國知名商品質量全程可追溯體系中廣泛應用,在國內保持領先地位,浪潮健康醫療區塊鏈解決方案也會很快在一些規范和標準化的健康數據使用和共享方面實現應用。

  浪潮的朋友圈里,不乏百度這種可以“持續深化的戰略合作伙伴“,比如IBM,雙方在高端服務器領域一直有著合作,IBM的沃森一直是醫療人工智能領域的明星,一旦時機成熟,雙方完全可能在醫療人工智能上進一步合作。

  在健康醫療大數據商業化上,保險公司是大客戶之一。德華安顧,這是山東省國資委、德國安顧集團出資組建的全國性保險公司。今年9月,浪潮與德華安顧的合作又加深了一步,雙方將探索健康決策模型,全程健康管理等服務,在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慢病防治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東華軟件,智業軟件,曼荼羅,都是提供醫療信息系統的合作伙伴;系聯軟件,以提供專業化醫療數據技術平臺著稱的全球性企業;斯坦福大學轉化醫學中心,在精準醫療、蛋白質分析層面上全球領先……在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要素聚合的關鍵階段,浪潮要做的,就是不停地進行鏈接,強強聯合,壯大生態圈。

  王忠林為什么要“見證簽約”

  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國家又推出了六大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強調四個新:激活新要素、培育新動能、探索新治理、建設新設施,將數字經濟這把火又燒旺了一把。

  從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濟南模式”講,目前,濟南市已經搭建了全國領先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濟南市也已進入國家戰略視野,成為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山東正在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省,前段時間濟南還申報了區域人工智能創新中心,這都為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搭建了一個廣闊舞臺。

  作為舞臺主角,浪潮和百度這次合作,是健康大數據產業的生產要素在濟南的又一次聚集。如何打造戰略新興產業聚集區?這對濟南市是一大挑戰。這就像電商時代,淘寶從亂到治,阿里能壯大發展,是杭州給了它一個大舞臺。

  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加快推動健康大數據產業。江蘇、福建、安徽、貴州都在加快發展,浪潮已經與天津、內蒙古、廈門開展合作。貴州大數據的成功有目共睹,對大數據產業的認識和發展理念很成熟。江西省最近突然發力,一次性確定南昌、九江、贛州、宜春、上饒五個地市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示范中心。而上海近期更是直接宣布由上海市衛健委開發的“上海健康保險大數據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與上海健康保險交換易平臺提供數據支撐。各地一旦都動起來,整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步子就會邁得很快。

  目前,山東健康醫療大數據還處在起步階段。如何加快產業鏈的聚合和壯大,加快生產要素流動,保持之前的領先勢頭,這是山東和濟南迫切解決的問題。

  上海、深圳、杭州為什么能成為全國標桿城市,在培養戰略新興產業上走到前面,關鍵在于制度創新上敢于突破,給站在舞臺中央的企業以極大的試錯空間,使他們充分享受到制度創新的紅利,成為行業領跑者。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在不同場合就反復講過,不論是大數據,還是人工智能,政府首先要帶頭用,不能保守,要積極出臺政策支持,要允許新業態、新模式試錯,只有更開放才能更創新,才能更好培育新動能。

  這也是所有戰略新興產業最需要的加速度,而保守必然導致落后。

  濟南這個試驗田的價值在于“局部突破,帶動全國”,用較低的成本,完成高難度的改革試驗。健康醫療大數據作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在政府授權和保證安全隱私的前提下,“濟南模式”如何迭代升級,突破傳統治理、監管模式無法滿足的“天花板”,探索出一條適合在全國推廣復制的路子?

  這也是此次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見證這場簽約的關鍵所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