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統計局公布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后,各地陸續發布“三季報”。記者梳理發現,濟南的GDP總量以7189億元排在全國第18名。從增幅來看,濟南以7.0%位居全國20強城市第七位,超過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

  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濟南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189億元,同比增長7.0%,增幅居山東省第2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9%,居全省第3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9%,居全省第2位;進出口總值增長14.6%,居全省第3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8%,居全省第5位;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7.4億元,同比增長8.6%,增幅居全省第1位。

  2019年全國前三季度GDP20強城市榜

  2019年全國前三季度GDP20強增速榜

  今年以來,濟南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認真落實山東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加快高質量發展,加緊落實“1+474”工作體系,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從前三季度看,濟南市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經濟增長穩、動能轉換快、發展質量好、平臺載體強、發展環境優、民生事業實”的特點。

  動能轉換成效顯著

  今年9月,濟南東部新開業的大規模商業綜合體項目

  重點產業增勢良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8%,5A級物流企業達到14家,旅游收入增長12.4%。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9.8%。

  創新驅動扎實推進。入選全國首批5G商用城市,全國首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生態基地和生態聯盟正式成立。120個項目入選國家重點和重大項目(工程),居全省首位。

  優質項目加快建設。10個省級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年度投資計劃完成率達到92.6%。83個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已開工72個,完成投資245.7億元。270個市級重點項目已開工266個,完成投資2328.5億元,年計劃完成率達到77.6%,其中48個項目提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消費拓展取得新進展。限額以上單位網絡零售額增長25.4%,萬象城開業提供新的消費體驗。“泉城夜宴”成為文化和旅游部優選投融資項目。

  分配格局繼續優化

  在今年召開的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濟南市表彰了50家優秀民營企業、發布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大聯盟、部署開展“遍訪民企”服務活動,強化措施、深耕細作,著力破解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凝聚起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稅收比重80.2%,居全省第3位。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地域稅收增長29.1%,科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9.4%,新稅源培育取得明顯成效。

  企業效益穩步改善。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8%,利潤率5.3%,較上半年提高0.04個百分點。市屬國有企業資產增長13.1%,營業收入增長10.8%,利潤增長8.4%,繼續保持較快增速。

  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與上半年持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較上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均達到全年計劃要求。

  區域統籌力度加大

  9月28日,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正式通車

  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A設施投資增長29.7%,濟萊高鐵開工建設,遙墻國際機場總體規劃正式獲批。軌道交通3號線投入試運行。濟南西環高壓天然氣管網工程66.6公里全線貫通。

  重點載體建設提速。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累計引進高端優質項目34個,中科院工熱所濟南分所及20MW燃機等第二批22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建成招生,36家基金機構入駐基金大廈。內陸港中央高端物流集聚區13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

  縣域經濟工作力度加大。政策體系更加完善,支持平陰縣、商河縣、萊蕪區、鋼城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先后出臺。國家級玫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掛牌成立,歷城區莓麗谷等3個示范區列入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長清區國機鑄鍛入圍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

  鄉村振興推進良好。105個鄉村振興樣板村和100個示范村創建工作進展順利。市級以上農業示范經營主體達到1913家,農業適度規?;洜I率提高到45.6%。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8月31日,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啟動建設暨動員大會召開。作為制度創新的“試驗田”,濟南片區共確定7個方面28大項162項具體創新舉措,其中,就包括58項為濟南片區企業“量身制定”的特色制度創新措施。

  城市提升成效明顯。新搬遷騰退東部老工業區工業企業6家。10個省控

  以上河流考核斷面全部實現水質達標。拆除違法建設2618.2萬平方米,建綠透綠72.6萬平方米,建設口袋公園67處。

  市場活力持續釋放?!霸谌侨k成”改革全面展開,9月末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06.4萬戶,居全省第2位,增速高達46.6%,居全省第1位。

  雙招雙引成果豐碩。實際使用外資11.4億美元,居全省第2位。認定總部企業135家,中鐵建、阿里巴巴等36個總部項目注冊落地,法國拉加代爾、日本住友商社等18個世界500強項目簽約落地。新增省級院士工作站20家,新增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新建研發和成果轉移轉化機構40家。

  開放發展水平提升。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新注冊企業近1000家,全國首個泛北方區域性簽證中心開始試運營,32國簽證申請中心入駐。新開通國際(地區)航線7條,歐亞班列開行113列,運送貨值增長720.2%。

  民生福祉穩步提高

  10月26日,18個村萬余村民搬新家,山東全省黃河灘區最大規模一次性搬遷在濟南長清舉行

  財政支撐保障有力。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49.9億元,同比增長4.2%,民生支出比重達到79.3%。

  脫貧攻堅扎實推進。開工產業扶貧項目71個,已完工47個,通過扶貧專崗安置貧困群眾1.3萬人。黃河灘區遷建全面展開,首個整建制遷建社區平陰縣東阿社區正式搬遷。

  社會民生事業加快發展。開工建設中小學、幼兒園123所,72所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發放電子健康卡185萬個,建成各類養老服務設施97處。開工棚改項目45611套,完成全年任務的102.7%,建成19130套。舉辦文化惠民活動545場,榮獲中國十佳數字閱讀城市。

  社會治理成效顯著。安全生產事故起數下降64.4%,死亡人數下降20.5%,掃黑除惡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扎實推進,各類風險隱患得到妥善化解,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民生實事落實有力。20件民生實事中,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菜籃子”直通車進社區等6件已經完成,其他14件年底前將全部完成。

 ?。先請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