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電子健康卡推廣應用、醫聯體醫共體建設為依托,創新管理模式,再造服務流程,整合醫療資源,今年以來,聊城市衛生健康委通過“三個依托”,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逐步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讓診療更便捷,讓服務更高效,不斷提升百姓看病就醫的安全感、獲得感。

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臺
有效管理醫療數據
以信息化為支撐,建設全域覆蓋、互聯互通、全程管理、全民共享的全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方便群眾、服務管理、分析決策三大功能,建設智慧衛生。2019年,聊城市衛生健康委舉全系統之力加速鋪設衛生健康“信息高速路”,有效提升健康醫療數據管理應用效果,著力改善醫療信息化服務質量,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聊城市通過政府投資建設全市統一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由市衛生健康委統一購置硬件、安全等設備,搭建縣市區物理平臺,完善縣市區四大資源庫。目前,聊城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已完成電子病歷、健康檔案、全員人口、基礎資源四大資源庫建設,部署了全市統一的基層醫療信息管理系統,可采集全市40家二級以上醫院、140家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電子病歷數據,11個縣市區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初步實現了與二、三級醫療機構、基層信息管理系統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此外,市平臺通過接收省平臺定期推送的全員人口庫(公安戶籍)、基礎資源庫、育齡婦女信息、出生醫學證明和住院分娩等數據,使全市健康醫療數據得到有效地匯聚和管理。
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項目全面完成后,可逐步實現衛生健康信息傳遞由定時傳送向實時傳送轉變,由醫療機構部分信息上傳向全部醫療信息上傳轉變,由線下為主向線上為主轉變,由醫療信息化向包括人員、職稱、黨員、安全、科研、教育、滿意度調查等各項內容在內的衛生健康全面信息化轉變。同時,織密服務群眾網、實時監測網、監督管理網、決策分析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網等五張工作網,提升監管效率。醫院內信息平臺將整合各類系統資源,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完善各項功能,2020年,全市三級醫院達到4級標準和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4級水平,二級醫院達到電子分級評價3級以上水平。基層醫院醫療數據將從目前已經實現的HIS和電子病歷互通,擴大到Lis,Pacs全面互通,隨著基層信息化能力的增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將因此得到優化和提升,更加有利于筑牢基層群眾的健康防線。

依托電子健康卡應用
實現就醫流程再造
建設全市統一的“健康聊城”公眾服務平臺,依托電子健康卡普及應用,實現以居民身份證號碼為基礎,以電子健康卡為核心,關聯身份證、社保卡、銀行卡及各類就診卡,達到全市衛生健康機構一碼通用的目標。2019年,聊城市衛生健康委在以銀醫合作模式建設電子健康卡應用平臺基礎上,又通過建設統一的“健康聊城”微信公眾號、市級預約平臺、支付平臺和全生命周期健康檔案,再造就醫流程,讓群眾看病少排隊,付費更便捷,檢查少跑腿。
目前,聊城市已完成電子健康卡應用項目建設招標工作,10月份將啟動建設,“健康聊城”公眾號也已通過審核。項目實施后,“健康聊城”公眾號將成為全市統一的線上辦卡入口,電子健康卡、二維碼將作為看病就醫的主索引、識別碼,形成“一人一卡、一卡通用;一數一源,一源多用”的居民健康卡應用服務體系,徹底消除一院一卡、一院一號的弊端。屆時,有預約需求的醫院可通過統一的預約平臺進行預約掛號,群眾看病可在統一的支付平臺進行便捷交費。線上,居民通過手機端即可完成實名就醫、預約掛號、就診、取藥、診療、支付結算等全部業務流程;線下,將逐步取消各醫療機構就診卡,患者僅憑身份證即可在醫院進行實名就醫。同時,統一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檔案建設完成后,將打破醫院信息孤島,可實現全域內個人檢查、檢驗結果即時閱讀,一值得期待的是,距離實現這一目標的日期并不遙遠,2019年底前,實現電子健康卡在全市范圍內廣泛應用;2020年底前,實現電子健康卡方便群眾、服務管理、決策支持三大功能。目前,聊城市正在加快電子健康卡的推廣應用,2019年底前,完成各業務系統支持電子健康卡統一登錄模式改造,應用電子健康卡實現檢驗檢查結果查詢與互認、費用查詢、多碼合一支付等線上線下院內全流程應用,全市電子健康卡發行覆蓋不低于轄區人口的50%,其中,三級醫院電子健康卡就診人次占醫院門診總人次的比例不低于30%;2020年6月底前,向民營醫療機構拓展應用。

依托醫聯體醫共體建設
推進醫療資源共享
組建醫聯體醫共體是建立健全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就醫機制,實現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資源有效整合,讓群眾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的重要手段。聊城市依托醫聯體醫共體建設,構建集病理、影像、檢驗、心電等功能為一體的基層遠程醫療系統,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帶動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聊城市現有醫聯體醫共體36個,國家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縣5個,其中,臨清市在醫共體試點建設中,率先推進基層“互聯網+醫療健康”,以平臺為基礎,以互聯互通為依托,以大數據應用為核心,實現了遠程會診、實時診療、雙向轉診、家醫簽約、智能預警、預約咨詢等數據共享,助推醫改、公衛、監督、服務各項工作上水平,初步實現了服務群眾、服務監管的功能,極大地增強了群眾的就醫獲得感,其經驗做法正面向全市進行推廣。臨清市人民醫院適應新形勢下“互聯網+”智慧醫院的發展需求,建立了“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一體化平臺,在全市率先達到電子病歷四級標準;完善了“以服務為中心”的“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系統,創建“智慧門診”品牌,自助機可提供9大類20余項服務功能;成立了臨清市醫學檢驗中心、影像中心、遠程會診中心,醫共體內實現“一卡通”服務,有效保證了患者就診信息的完整和連續性;上線醫信醫生端、護士端等移動醫護應用,以及“出院床旁結算”服務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強化基礎醫療護理;引進了人工智能疾病編碼系統,將編碼準確率提高到96%,為醫院統計管理、DRGS開展及醫保付費打下良好基礎。就醫時間降、服務效率升,診療差錯降、管理質量升,市外就診降、市域診療升,看病費用降、群眾滿意度升,臨清市在邁向“互聯網+醫療健康”新時代的進程中取得了醫療服務“四降四升”的良好效果。
聊城市通過“互聯網+”打破醫療資源的時間局限和空間局限,全市臨床檢驗、醫學影像檢查結果實現“一單通”、“一片通”,縣市區遠程醫療得以全覆蓋,并逐步向基層延伸。依托聊城市人民醫院建設“聊城市遠程醫學中心”,對上與省遠程醫學中心聯通,對下已與市內5家醫院聯通,同時,與青海省剛察縣人民醫院聯通;陽谷縣人民醫院實現了對上與山東省醫學影像研究所的遠程連接,對下與鄉鎮衛生院信息貫通;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冠縣人民醫院分別實現了與幾十家基層醫療機構的心電圖遠程診療;聊城市人民醫院心電圖遠程診療系統對部分基層單位已經開展疑難心電圖會診,通過平臺為基層醫院提供檢查檢驗服務、出具診斷報告、提出診療意見,提高基層醫院的診斷準確率和醫療服務能力,讓群眾以更短的時間、更少的花費,獲得更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此外,為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聊城市還全面啟動了“智慧衛生”建設,在持續改善群眾就醫體驗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在“互聯網+醫療健康”百日行動中,預約轉診優先保障、健康檔案在線查詢、病理影像遠程診斷、自助服務廣泛應用、遠程醫療全覆蓋等5件實事,名列全省前茅;全市電子病歷對接率100%,電子病歷質量評價居全省第3位;全市健康檔案覆蓋率81.33%,居全省前四位;高校畢業生體檢數據共享定點醫院報送率超過80%,全市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均可提供自助服務,所有縣市區均實現了縣域內健康檔案在線查詢;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建起智慧預防接種門診;率先在全省發布卒中急救地圖,建立卒中急救網絡體系,基本形成卒中1小時黃金救治圈,聊城市人民醫院獲批為國家示范高級卒中中心,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獲批國家高級卒中中心;聊城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部開通了“云急救”系統,注冊云急救志愿者800余名,面向社會普及院前急救知識23次,培訓近萬人,構建起完善的“互聯網+急救”服務系統,形成患者、調度、志愿者、救護車、急診科“五屏聯動”急救模式,方便患者呼救,縮短120受理時間,提高急救效率,應急救治工作得以全面提速增效。
綜上,聊城市以建立“智慧衛生健康”系統為導向,以爭創“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市為目標,以打造各類“智慧品牌”為抓手,以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為重點,以“互聯網+醫療健康”百日行動為突破口,推動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普遍應用電子健康卡,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線上服務,促進互聯網與健康信息平臺、互聯網+醫療健康、醫院信息智慧服務、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醫學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健康扶貧信息化支撐、網絡信息與數據安全等醫療健康七大領域深度融合,多方多措做出積極努力,借助“互聯網+”不斷改造服務流程,讓“數據跑”“信息跑”“機器跑”代替“患者跑”,逐步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看病貴難題,醫療服務效能顯著提升,惠澤了一方百姓健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金增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