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將在瑞典時間10月10日下午1時揭曉。因評審機構瑞典文學院的丑聞導致2018年該獎項“輪空”,故今年將同時揭曉2018年和2019年的獲獎者,成為本屆諾貝爾獎的最大看點。
截至10月6日,英國博彩公司NicerOdds公開了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顯示,中國作家殘雪、余華、楊煉等榜上有名,其中排名最高的殘雪排第四名。加拿大作家安妮·卡森排名第一,而2018年諾貝爾“新學院文學獎”得主瑪麗斯·孔戴則排名第二。被戲稱“萬年陪跑”的村上春樹名列第四。

楊 煉
楊煉
當代著名詩人,祖籍山東諸城。1955年出生于瑞士伯爾尼,6歲時回遷北京,是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之一;1974年高中畢業后,在北京昌平縣插隊,之后開始寫詩,并成為《今天》雜志的主要作者之一。1983年,楊煉以長詩《諾日朗》出名,1988年被中國內地讀者推選為“十大詩人”之一,同年在北京與芒克、多多等創立“幸存者詩歌俱樂部”。現定居倫敦,繼續從事文學創作。
2018年12月18日的下午,楊煉現身山東文學館大講堂的首講現場,諾大的會場座無虛席,楊煉款款而談,起首說的,卻是“還鄉之旅”,“我的身上流淌著四分之一的山東血統,因為我的爺爺,是山東諸城人”。
1983年楊煉以長詩《諾日朗》轟動大陸詩壇,其后,作品被介紹到海外。楊煉的作品以詩和散文為主,兼及文學與藝術批評。他迄今共出版中文詩集十三種、散文集兩種與一部文論集。他的作品已被譯成二十余種外文,在各國出版。楊煉作品被譽為世界上當代中國文學最有代表性的聲音之一。2012年,楊煉和英國詩人W N Herbert等共同主編的英譯當代中文詩選《玉梯》出版,此書為在英語世界確立當代中文詩思想和藝術標準的突破性作品。
2017年,楊煉英譯自傳體長詩《敘事詩》獲選英國詩歌書籍協會推薦譯詩集,并獲得英國筆會獎。2016年,楊煉獲得臺灣地區2016 首屆太平洋國際詩歌獎(累積成就獎)。2015年,楊煉獲得中國首屆李白詩歌獎提名獎,《作品》雜志組詩獎。2014年,楊煉獲得意大利著名的卡普里國際詩歌獎。2013年,楊煉以他的《同心圓》三部曲獲中國首屆“天鐸”長詩獎。2012年,楊煉獲得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保爾任評審團主席的意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1999年,楊煉獲得意大利Flaiano國際詩歌獎,同年他的詩集《大海停止之處》獲英國詩歌書籍協會推薦英譯詩集獎。楊煉于2008年和2011年兩次以最高票當選為國際筆會理事,現任汕頭大學駐校作家暨講座教授。2013年,楊煉獲邀成為挪威文學暨自由表達學院院士。

“楊煉的詩意創作,構成了當代中國思想高標之一。奠基于他的千古文化之根,他重新闡釋它,朝向當代張力再次發明和敞開它。他的詩句觸及了我們存在的所有最重要提問,并提醒我們‘詩歌是我們唯一的母語’。” 2012年,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保爾為評委會主席的諾尼諾國際文學獎,在把該獎頒發給楊煉的授獎辭中如是說。
詩人楊煉

來源:濟南時報、上海文學、今日諸城、濰坊廣播電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