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剛剛開始
中國接連痛失三位院士
韓其為院士病逝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發布訃告,10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其為在北京病逝,享年86歲。
韓其為1933年11月2日出生于湖北省松滋縣。1950-1961年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中游工程局工作,1961-1965年脫產至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治河系)和武漢大學數學系進修深造,1965年1月-1980年6月在長江科學院工作,1980年調至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工作。
韓其為長期從事泥沙運動理論、水庫淤積、河床演變及工程泥沙研究,建立了泥沙運動統計理論體系,奠定了泥沙理論研究的基礎,有重大創新,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他對非均勻懸移質不平衡輸沙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理論研究,開拓了大量新的研究領域,建立了理論體系,推動了學科發展。
韓其為先后主持丹江口水庫淤積、三峽水庫變動回水區沖淤及下游河道沖刷、葛洲壩水庫淤積、黃河調水調沙和下游河道沖淤演變規律、淮河干流蚌埠以下河道治理、長江與洞庭湖關系變化與控制對策、長江防洪治理等研究,破解了工程泥沙多項難題,獲得了很多開創性的研究成果,為我國江河治理和解決工程泥沙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
韓其為經常說:“我是一個沒有大學文憑的工程院院士。回想我在學習方面走過的那段艱苦路程,雖然曾經羨慕科班出身的同行優良的學習條件,但是我從來不后悔我的經歷,如果可能,我還愿意再重復一次。這段經歷,不僅使我發揮了自身的價值,更使我增加了后來在科研中攻克一些難題的信心。”
胡亞美院士病逝
10月3日,北京兒童醫院發出訃告,中國工程院院士胡亞美于北京病逝,享年95歲。
胡亞美是我國小兒血液病學科的創始人,被稱為“白血病兒童福音”。
曾經有人問胡亞美,什么時候最快樂?她笑著說:“我最快樂的時刻,就是經過一番緊急搶救,孩子睜開眼睛叫我一聲奶奶的時候。”

胡亞美出生于1924年,1947年7月畢業于北京醫學院。1955年起,歷任北京兒童醫院內科副主任、主任、兒科教授,北京兒童醫院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上世紀70年代末,胡亞美帶領北京兒童醫院血液病專業組攻克嚴重危害小兒健康的白血病,讓這種疾病的五年以上無病存活率大幅提高,達到世界水平,為全國甚至世界所矚目。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都認為白血病是不治之癥。那些治療好的孩子重返社會,遭受到種種偏見。為了消除這些偏見對孩子的影響,她在1979年創辦了白血病康復兒童聯誼會。
在這場特別的聯歡會上,痊愈的孩子們講述他們現在的生活,有的人甚至還上了體校;正在同白血病做斗爭的在院患兒,受到鼓勵,也變得堅強起來。此后,北京兒童醫院幾乎每一年都會舉辦一次白血病兒童康復聯歡會,參加的人數越來越多。

按照胡亞美院士臨終遺愿,她的遺體將捐獻給首都醫科大學用于醫學研究。
張嗣瀛院士病逝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嗣瀛,于2019年10月4日在青島因病去世,享年94歲。

張嗣瀛,1925年4月5日生于山東章丘,1948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機械系。曾任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自動化研究所所長。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早期從事運動穩定性及最優控制的研究,其中有新型的有限時間區間穩定性。曾參加反坦克導彈的研制,解決了控制系統的關鍵問題,取得突出實效。近期在微分對策的研究中,提出并論證了定性微分對策的極值性質,給出了定性極大值原理,使定量、定性兩類問題都統一在極值原理的基礎上,形成新體系,并給出一系列應用。
張嗣瀛以“為祖國培養人才”為己任,從教70余年,培養出百余位博士、碩士研究生,他常說:“人生最大價值,莫過于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貢獻給祖國與人類!為此我將努力到生命最后一刻。” 他用一生實踐了自己的諾言。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