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城市休閑指數排名第一的不是三亞,而是上海

  記者 辛圓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8月5日發布《休閑綠皮書:2018~2019年中國休閑發展報告》稱,上海、三亞、北京分列中國城市休閑指數排名前三甲,珠海、深圳、青島、廈門、杭州、西安和拉薩緊隨其后,列第4至10位。

  報告指出,目前中國城市休閑化水平整體呈現出“東部領先,西部趕超,中部洼地”的局面,這一發展格局與中國的城市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略有差異,說明城市休閑化水平不僅受限于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還受到人口密度、資源稟賦、休閑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報告根據城市休閑指數評價體系,從城市形象與美譽、休閑空間與環境、休閑經濟與產業、休閑設施與服務、休閑生活與消費以及旅游關注度六個方面,基于區域視角參照城市休閑指數計算結果,對國內290個城市休閑化建設進行綜合分析和各分項(子體系)評價。

  測算結果顯示,290個城市的城市休閑指數均值為24.91,僅有109個城市超過均值水平,占36.55%,反映出中國休閑城市建設水平整體偏低。城市休閑指數最高的是上海市,最低的是安徽省阜陽市,上海約是阜陽的4倍,反映出城市之間的休閑化發展存在較大差異。

  不過,城市休閑指數排名靠前的城市,也不是在每個方面都表現出色,絕大多數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比如,城市休閑指數排名第一的上海在休閑生活與消費、旅游關注度方面排在了前十名之內,但在休閑空間與環境方面排在200名之外;城市休閑指數排名在第十位的拉薩市,其休閑空間與環境這一要素排在第五位,但在休閑生活與消費方面有所欠缺。

  報告指出,對于經濟實力較強的城市,休閑空間與環境是其城市休閑化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伴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大量人口前往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居住以及就業,使得這些城市的人口密度加大,人均綠化面積縮減,空氣質量下降,污染問題加劇,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城市休閑化整體水平提升。

  報告還提到,休閑產業與經濟以及休閑設施與服務是城市休閑化發展的重要依托。休閑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質量影響休閑消費的升級發展,當休閑供給不足時,城市的休閑化發展會受到阻抑。

  報告建議,中國城市未來應該從多個層面發力,解決居民休閑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

  首先是解決休閑時間。目前制約我國民眾享受休閑生活的首要因素是時間,而其中又以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不利最受關注。為此,報告建議中央成立跨部門工作委員會,將休假制度與稅收、財政、勞動保障、民生等結合在一起予以綜合調控;建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盡快組織開展全國性調查,并提出詳細解決方案;建議各地建立工商、稅務、勞動、人事等部門聯動機制,將用人單位簽署勞動合同、執行帶薪年休假情況等與其履行納稅等法律義務同等對待。

  針對休閑公共供給相對不足的問題,報告強調,未來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解決各地尤其是不發達地區和農村休閑公共設施和服務不足的問題,。

  此外,報告認為,要強化地方政府休閑管理職能,按照“三納入”的要求,將休閑發展納入各級地方政府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預算和年度工作報告,促使其對休閑相關產業發展、居民休閑需求的滿足給予更大重視。

  (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