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2點,2019年上半年濟南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在龍奧大廈召開。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加快高質量發展,加緊落實“1+474”工作體系,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總體實現了“時間過半、完成任務過半”。

  一、主要指標繼續領跑全省。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791.7億元,同比增長7%,居全省第2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7%,居全省第2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7%,繼續保持全省第1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2%,居全省第6位。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2.5億元,增長10.1%,居全省第2位。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總量分別達到1.9萬億元、1.8萬億元,增長8.1%、11.3%,總量均居全省首位。以上主要指標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經濟運行總體穩健。

  二、動能轉換成效明顯。優勢產業增勢良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9%,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增長15%,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研究和試驗發展均增長30%以上。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5.7%,電子信息產業增長13.4%,冶金鋼鐵增長11.8%。四新經濟加快成長。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36家,新增省級工程實驗室48家,研發生產出全球首套量子激光雷達產品和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量子領域核心芯片。9家企業入圍全省準獨角獸企業,17個項目入選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總數分別占全省的53%和34%。旅游消費總額同比增長12.5%,限額以上單位網絡零售額增長23.3%。重點項目加快建設。270個市級重點項目開工261個,開工率96.7%,完成投資1570億元,年度投資計劃完成率52.3%,均創近年來同期最好水平。重大載體建設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綠地國際會展中心等大項目加快建設,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即將建成交付使用,國際金融城已入駐世界500強企業12家、中國500強企業21家。

  三、質量效益運行良好。財政收入增長平穩。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比重達80.1%,居全省第3位。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稅收增長6%,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稅收增長10.6%,成為新的稅收增長點。企業效益整體改善。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4.9%,成本利潤率6.5%,較一季度提高1.3個百分點。市屬國有企業資產增長13.5%,營業收入增長11.2%,利潤增長17.5%,均實現較快增長。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7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47元,分別增長7.5%和8.1%,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四、城鄉建設扎實推進。區域統籌力度加大。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已報省委、省政府研究,全域空間一體化規劃和產業布局規劃編制形成初步成果。支持平陰縣、商河縣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發布實施。城市治理成效明顯。拆除整治違法建設1512.8萬平方米,建綠透綠面積41.2萬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務的156.7%。新建成山體公園5處、口袋公園22處,完成城市出入口綠化提升20處。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濟萊高鐵、鄭濟高鐵、黃臺聯絡線前期準備工作全面完成,董家鐵路貨運樞紐、貨運大北環、濟南火車站北站房加快施工,濟南機場北指廊項目完成總工程量的40%。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規模以上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發展到660家、8997家和4360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105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正在加緊建設。

  五、營商環境繼續改善。深化改革扎實推進。持續創新商事登記制度,在省內率先實現外商投資企業“不見面審批”。取消高層次人才職稱評審限制,在全省率先推廣使用職稱電子證書。市場主體快速壯大。截至6月底,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02.3萬戶,新設戶數居全省第1位,市場主體總數居全省第2位。16家平臺入選全省首批產業互聯網示范平臺,企業上云突破2.7萬家,認定總部企業126家。雙招雙引成果顯著。新增外資項目120個,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1.9%,對全省增量貢獻率達到57%。新簽省外投資項目394個,總投資6106億元。新增院士工作站15家,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組建成立,榮獲國際人才交流最具潛力城市稱號。城市影響明顯提升。舉辦展會64場,新增國際UFI認證展會8個。新開通國際航線3條,總數達到20條。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正式驗收,濟南簽證中心孵化器和濟南國際學校即將建成投入使用。

  六、社會民生保障有力。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49億元,其中民生支出比重達到76.9%。脫貧攻堅扎實推進。市、區縣投入財政扶貧資金4億余元,開工扶貧項目47個,新建就業扶貧車間71 個。黃河灘區遷建安置樓宇全部開工,其中近半數封頂。民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開工建設中小學、幼兒園90所,新設立高水平民辦學校3所。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連續15年提高,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待遇連續8年提高,養老服務設施建成26處。全面推廣“電子社保卡”,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互聯互通。開工棚改安置房31644套,開工老舊小區整治改造近5萬戶,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71.3%和55%。社會治理富有成效。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62.6%和14.5%,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全國消費者滿意度測評居第9位,是全省唯一上榜的城市。民生實事加快落實。20件民生實事中,公交線網優化已經完成,農村環境治理、完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爭創出彩人家共建美麗鄉村均完成70%以上,菜籃子直通車進社區完成60%,其他民生實事均按進度加快落實。

  總體來看,上半年我市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呈現出經濟結構更優、動能轉換更快、發展后勁更足的良好態勢。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下一步全市將進一步搶抓當前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機遇期、黃金期,堅定不移地咬定全年目標,在穩定增長、促進投資、擴大消費、發展產業、加大創新、招商引資、優化環境、保障民生、防范風險、扛起責任上持續發力,努力推動省會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來源:新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