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編者按

  為大力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在7月15日世界青年技能日到來之際,我省組織開展第二屆山東省青年技能形象大使推薦評選活動。結合候選人的所獲榮譽、社會貢獻、取得經濟效益等因素,經過網絡票選及專家綜合評定,最終推選出5名青年技能形象大使。其中,職工組2人,為李濤、管亮;教師組1人,為孟慶站;學生組2人,為王祥力、張富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小蒙

  1989年出生的李濤,從小生長在黃河邊,對母親河有著深深地眷戀。2012年,他成為德州黃河河務局齊河局潘莊管理段一名河道修防工,櫛風沐雨不怕吃苦、數年如一日的堅守,他終于成長為一名響當當的黃河守護人?!叭珖逡粍趧营務隆薄叭珖夹g能手”等榮譽的獲得,讓他在肯定中更加懂得堅持的力量。

  第四代黃河守護人

  7月13日一早,李濤又像往常一樣,在黃河堤壩上來回巡查?!艾F在是雨季進入了汛期,一天要仔細巡查兩次才能放心?!鼻鍜叩添斅访?、修整坍塌備防石垛、填墊水溝浪窩、查看水位……9.5公里長的堤防,巡查一趟下來要花好幾個小時的時間,李濤身上的衣服往往被汗打得透濕。

  最累最辛苦的還要屬修剪堤防草皮。在烈日炙烤下,李濤要全副武裝背著20公斤的割草機,快速擺動揮汗如雨。甩出的草屑,打在他身上跟針扎一樣疼,掃到的碎石就像小子彈,打得身上傷痕累累。被汗水浸濕的工作服上,時間久了像盔甲一樣堅硬。

  在每年兩個多月的打草季里,李濤每天早上七點多一直忙碌到傍晚,一天將近九個小時與汗水、灰塵、機器轟隆聲為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手上磨出了老繭,皮膚曬得黝黑,他卻從來沒有想過退縮。

  2012年,剛退伍的李濤被分配到離齊河縣城60公里遠、條件艱苦交通不便的潘莊養護隊工作,成為一名整日面對風吹日曬、露天工作的黃河守護人?!皬奈依蠣敔旈_始算起,我已經是第四代黃河人了。”李濤從父親手中接過了治黃接力棒,俯下身子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兢兢業業、不舍晝夜。

  一次在巡查河堤時,李濤發現成垛地堆放于險工壩岸、用于防汛搶險的重要物資備防石,由于長時間的風化雨水侵襲等,經常出現坍塌和倒垛。李濤便和備防石較上了勁,巡查、搬石、整理、碼平,一個月下來,人不僅黑了,還整整瘦了一圈。

  在創新中攀登高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崩顫恢睂⑦@句話放在心中鞭策自己,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在同事的眼中,李濤是一個沒事喜歡拿著書看、常纏著老同志請教問題的小伙子,他善于鉆研的執著勁兒,讓不少人刮目相看。

  在干中學、學中干,李濤不放過任何一點零碎時間,《河道修防工》不知被他細細研讀學習了多少遍,終于熟練掌握河道修防標準等理論知識,并在實踐中不斷強化。治黃業務知識和河道修防技能,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

  2016年,李濤在山東黃河河道修防工技能競賽中嶄露頭角,取得了競賽第二名的好成績,并被授予“山東黃河技術能手”稱號。在2017年中國技能大賽暨第五屆全國水利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河道修防工決賽中,李濤憑著出色的實操表現,從46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一舉奪魁,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李濤一直堅信,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多年從事工程維修養護和工程管理的經歷,使他清晰地看到河道修防工作需要改進的地方?!皦纹缕露容^陡、高差較大,對維修養護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币酝际怯美K索固定在施工人員身上,效率低、安全性差。李濤和同事們在工作之余,創新設計了一種安全高效的新型防護裝置,幾經調試改進后推廣應用,獲得施工人員一致好評。

  近年來,李濤還作為第一完成人,先后完成了“便攜式開坑輔助裝置的研制與應用”、“堤頂道路小型標線噴涂裝置”、“雷諾石籠護坡在根石加固中的應用”、“多功能折疊式子堤在黃河搶險中的應用”等項目成果研制,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還大大節約了工程維修養護資金。項目分別獲黃河水利委員會“三新”認定,以及山東黃河科技火花獎“一等獎”、“二等獎”。

  2018年,李濤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9年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相信這位執著敬業的年輕人,還會憑著這股子踏實勁兒,迎來更多的成功與榮譽,成為母親河畔優秀的“河道衛士”“治河工匠”之一。

  在2017年中國技能大賽暨第五屆全國水利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河道修防工決賽中,李濤進行水準儀競賽。

  (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