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記者 孫雅琴
如今勞動教育越來越受重視,6月25日,青島市教育局專門印發《關于落實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市范圍內遴選20家優秀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到2022年各區市至少建立1處區域性學生勞動教育基地。學生參加勞動教育情況將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勞動課要與學科教學相融合
意見中提到要完善勞動教育管理體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安排專人負責勞動教育,教研部門設置專兼職勞動教育教研員。自2019年秋季學期開始,各中小學在學期開始前向所屬教育行政部門上報學校勞動教育工作計劃和時間安排。
中小學要采取有效措施,配足配齊勞動教育教師。積極探索建立專兼職結合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在校內各學科教師全員參與、分工協作的基礎上,廣開渠道,開門辦學,聘請勞模、職業學校教師、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員、學生家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擔任兼職教師,兼職教師每學期至少參加2次校內勞動教師教研活動,至少給學生授課2次。
勞動教育課可安排在綜合實踐活動課,1至2年級勞動教育平均每周不少于0.5課時,3至9年級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普通高中綜合實踐活動共14學分,其中研究性學習6學分,社會實踐6學分,志愿服務2學分。各學校可分散或集中課時開設勞動教育課程。
要加強勞動課程與各學科教學有機融合,鼓勵各學校整合勞動、科學、綜合實踐、環境、技術等課程,做好勞動教育幼小銜接,小學側重勞動習慣養成,初中側重勞動技能培養,高中側重勞動實踐與創新。鼓勵學校開發勞動教育校本課程。鼓勵高中學校與在青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勞動特色課程。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聯合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
鼓勵開辟專區種植養殖
勞動教育形式也將會進一步拓展,全市中小學校要在校園衛生保潔、環境綠化美化、教室宿舍清潔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勞動機會。有條件的學校開辟專門區域進行種植、養殖活動,設立“責任田”“微農場”。全市中小學生每學年參加社會課堂實踐不少于6次,其中勞動教育實踐不少于1次。義務教育段學生每學年參加一次學工或學農實踐教育,高中學生三年至少參加一次學工或學農實踐教育。
每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后)一周設為勞動實踐周,每月確定一天設為勞動日。勞動實踐周至少開展1次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日常勞動技能比賽、勞動技能小達人評選等活動,至少組織1次職業體驗活動,走出校園,走進各行各業,開展浸潤式體驗。家校合作,將洗碗、洗衣、掃地、烹飪等常家務勞動和生活技能的學習列出家務勞動清單,家務勞動校內納入“有課程無課時”管理,校外由家長監督落實課時。
各學段都要有勞動教育成果
根據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小學1~2年級學生每學年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至少1件勞動技術作品,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集體勞動;3~6年級學生每學年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至少2件勞動技術作品、完成1次社會服務和1種職業體驗活動,積極參加家務勞動和公益勞動。
初中學生每學年要完成至少2份較完整的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至少2件勞動技術作品、完成至少2次社會服務和2種職業體驗活動,積極進行家務勞動和公益勞動。高一年級學生結合學生發展指導開展職業體驗;高二、高三年級學生須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課題研究報告、項目設計方案、研學旅行方案3項研究成果;高中三年學生須參加至少1次志愿服務,并有完整的活動成果報告(或記錄),選擇至少一門專題教育內容,并有完整的學習筆記(或標志性成果)。各學校要將學生參加勞動教育情況統一納入青島市中小學生“十個一”評價記錄手冊和信息平臺,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半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