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市委書記萬字談考察體會:感覺跟南方不在一個時代

  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來源:澎湃新聞

  近年來,山東省正下大力氣改善營商環境。近日,山東省濰坊市委書記惠新安的一篇萬字講稿火遍網絡。在考察了嘉興、泉州、寧波、蘇州、南通五市后,惠新安在這篇接近萬言的長篇講稿中感慨:濰坊干部工作作風不求甚解,南方干部則不僅對當地情況如數家珍,對國內、國際情況也都了然于胸,“感覺我們跟人家不在一個時代。”

  這篇講稿刊發于《濰坊日報》,3月8日至13日,濰坊市組織有關市級領導、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到上述南方五市進行了考察學習。惠新安隨后在“全市解放思想優化環境加快高質量發展研討交流會議”上進行了長篇講話。

  惠新安在長篇講話中發出4問:“我們向南方五市學習什么?我們的差距在哪里?我們的優勢在哪里?我們今后怎么辦?”

  惠新安表示,通過考察普遍感到,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南方五市已經步入良性軌道,思想觀念新,創新氛圍濃,體制機制活,營商環境優,開放格局大,干部作風實。

  “南方干部作風低調、不事張揚、埋頭干事、注重實效。不像我們有些干部,更多注重場面、表面的東西。”惠新安說,“他們堅持主力招商,始終認為什么樣的領導招什么樣的商,招大商必須請主要領導出面。”

  惠新安直言,“相比南方五市,我們的差距之大顯而易見。有的同志講,看了之后,不僅具有強烈的危機感,而且產生了莫名的恐懼感,危機感源于今天的差距,恐懼感來自五年、十年、十幾年后的差距。”

  惠新安指出,濰坊與南方五市有5點主要差距:發展水平上的差距、思想觀念上的差距、工作作風上的差距、營商環境上的差距、工作推進上的差距。

  濰坊傳統制造業占比高,且大部分處在產業鏈、價值鏈的低端,而南方五市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骨干產業。

  “現在,我們和這些城市的差距已經非常大,從GDP看,去年我們是6156.8億元,比蘇州少12440.7億元,比寧波少4589.2億元,比泉州少2310.2億元,比南通少2270.2億元,再這樣發展下去,差距會更大。”惠新安說。

  惠新安指出,濰坊市干部在思想觀念上存在“縮手縮腳、過于保守”問題。“南方是‘法無禁止即可為’,只要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禁止,就大膽干大膽闖,而我們是‘法無授權不可為’,沒有成例不敢為,只要是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一律否決,創新意識不強,就怕觸雷踩線,熱衷于不干事不出事,錯失了大量發展機遇。”他說。

  提起干部工作作風,惠新安還說道,“這次南方考察,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他們干工作精準精細、實事求是,雷厲風行、定了就干,不僅注重效率,還注重質量,而我們的作風卻存在很大問題。”

  他更是直言不諱地說,“他們的干部不僅對自己當地的情況如數家珍,對國內、國際情況都了然于胸,交談起來滔滔不絕、信手拈來,感覺我們跟人家不在一個時代。我們有的同志平時不注重學習,對經濟發展、‘雙招雙引’、新舊動能轉換等重點工作研究的不深不透,特別是對一些新經濟、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一知半解。”

  “今后怎么辦?”,面對這一問題,惠新安提出,濰坊市干部要持續解放思想,抓住國家相關政策機遇。

  “在城市發展、園區建設上,要站在‘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發展大戰略和環渤海、青濰一體化等區域發展大格局的高度來謀劃,產業企業要放眼國內外市場審視,各項工作都要敢于在全省、全國爭第一。”他說,“對這些機遇,各級各部門都要認真研究,真正用好。我們要抓住,否則,我們與南方的差距將越來越大,與省內兄弟市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更重要的是,惠新安指出,濰坊要打好優化營商環境的硬仗。企業和群眾辦事難,根子還是在于管得多、服務差,要以便捷、高效為目標,下硬功夫加快提升。他說,“一方面,要盡快突破‘一次辦好’。另一方面,要大力改進服務。政府搞好服務是天職,服務不好是失職。”

  惠新安還提出,對新業態要更敏銳更寬容。寬松、包容是創新創業的關鍵土壤,對初創企業不能苛求。滴滴打車、支付寶、微信紅包等新業態都原創在南方,就是最好的證明。對新業態要加強學習,放長眼光、遵循規律,給予更大制度空間和政策支持,不僅“扶上馬”,更要“送一程”,絕不能“一棍子打死”。

  其實,濰坊市這次組織去南方五市考察學習,其背景與當地一家企業“北雁南飛”去了浙江嘉興有關。

  3月,澎湃新聞曾報道過,當時在山東省不少機關單位中展開了一場關于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對一篇新聞報道所作重要批示的大學習。學習的內容圍繞一家名為“鳳岐茶社”的公司,這家公司誕生在山東,在山東難以生存,移師浙江嘉興烏鎮之后卻成為了“國家級眾創平臺”的“互聯網+”農業企業孵化公司。

  因此,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當時在山東廣播電視臺《閃電輿情專報》第006期刊登的題為《四位省領導先后批示 “鳳岐模式”在山東落地推廣仍阻礙重重》的調查采訪上作出了重要批示。

  鳳岐茶社為何無法落地山東?其中原因就包括濰坊市營商環境問題。如淄博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于秀棟在學習劉家義批示時就表示:“鳳岐事件”表面上來看是濰坊市科技局、人社局在體制機制、政策落實、服務不力等問題,實際上是同志們的思想不解放、服務不到位、政策不落實等深層次的問題。

  浙江、山東兩地此前營商環境之不同,從浙江新聞對鳳岐茶社負責人傅騫采訪中的一個細節還可以看出。傅騫說,“我們到烏鎮后,所以事情最多只需要找一個人就可以辦好。我把問題提出來,基本上就在兩天內就會有相關部門來反饋,很快落實好。”

  (本文來自于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