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 單青

齊魯商界的“交接班”,不時挑動著人們的神經。
日前,《淄博日報》經濟版刊登了淄博市民營企業接班人調查報告。報告對當地“雙50強”企業和部分重點民營企業的問卷調查和座談調研,直指民企“創二代”接班的困境。
就淄博而言,民營企業接班,已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
報告顯示,目前淄博市規模以上民營企業3000余家,基本上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創立,絕大多數企業領導人仍是第一代創始人。從調研的120家民營企業家年齡看,50歲以上占比68%,其中,60歲以上企業家占比26%。預計5到10年內,淄博市將有20%至40%企業家退出歷史舞臺。抽樣調查還顯示,傾向于從子女中或近親屬中培養接班人占比達到75%,但子女中具有接班意愿的比例僅占20%。
“接班”壓力可想而知。120家淄博民企中未確定接班人、接班時間的占比為67%,其中,有15家企業表示接班已成為當前企業發展的瓶頸。
“許多人不愿意從事父輩的職業,更多趨向于自由的生活,只是不得不被動接手企業。”山東省政協委員、功力機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玲曾在受訪中表示,還有一些缺少管理實戰經驗,對市場缺乏足夠的了解,致使許多發展前景良好的企業在“創二代”接手后陷入經營困境。
俗話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守業與開創,是所有企業都繞不出的“命運圈”。
在全國范圍內,一組數據足以說明“接班”的緊迫性:據相關統計,我國50歲以上民營企業家占比為67%,這意味著近七成的中國家族企業需尋找接班人。未來5-10年,中國將有300萬民企迎來接班換代高峰。未來10年,兩萬億民間財富掌控者將會易主。

去年下半年,山東第一大民企、世界五百強魏橋集團完成了交班。2018年9月26日,魏橋創業集團完成了一次工商注冊變更,“張士平”的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董事以及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變更為“張波”擔任。作為張士平唯一的兒子,張波一早就被“內定”為魏橋集團的接班人,而張士平的兩個女兒張紅霞、張艷紅也早已挑起集團管理的大梁。今年5月23日,張士平因病去世,把3000億規模的龐大制造帝國,留給了一子兩女和一眾親族。
同樣是位于濱州鄒平的西王集團,創始人王勇和其子王棣早已搭檔多年。1983年出生的王棣,28歲的時候就接任了A股西王食品的董事長,開始在企業決策、管理方面嶄露頭角。
在濟南,圣泉集團董事長唐一林在2016年底宣布退居二線,兒子唐地源接任總裁一職。 在工業重鎮淄博,魯泰紡織劉石禎在75歲時辭去董事長職務,將接力棒交于其子劉子斌。
位于煙臺招遠的玲瓏輪胎,創始人王希成已71歲,目前玲瓏輪胎董事長交由1972年出生的長子王鋒擔任,1975年出生的次子王琳則被任命為玲瓏集團總裁。
位于濰坊諸城的得利斯,是中國肉類龍頭企業之一,2015年企業創始人鄭和平辭去董事長,女兒鄭思敏接棒。
青島紅領集團創始人張代理的女兒張蘊藍,也早已走上前臺并出任公司董事長,完成了企業交接。
——近年來,原本在父輩庇護下的“創二代”,漸漸被推到臺前,接過企業的重擔,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創新力量。

先要從山東的民營經濟狀況談起。
山東是全國經濟大省,也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占據山東省經濟“半壁江山”。改革開放以來,山東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目前民營市場主體已達900多萬戶,占市場主體90%以上。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投資、70%以上的稅收,是山東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推動創新創業、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主體。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明確肯定了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他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曾表示,“民營經濟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一定是山東發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家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一定是山東發展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
山東民營企業中,有不少是家族企業。但事實表明,民企傳承不再只是“家事”,而是關系到民營經濟發展的大事,意味著一個全新商業時代的開啟。目前,不少民企正處于動能轉換、技術改造的關鍵時期,“接班人”是企業破局的關鍵。
接棒父輩,山東民企“創二代”準備好了嗎?
如今,“創二代”大都學歷較高、有海外留學經歷,極具創新思維、敢拼敢闖,一部分人已經在企業重要位置嶄露頭角,甚至帶領企業成功轉型,如前文提到的青島“創二代”張蘊藍,已將企業從一家傳統的成衣工廠轉型為數據驅動生產全流程的智能工廠,服裝定制業務擴展到歐美多個國家。但還有一部分人缺乏經驗歷練、導師指引,從校園直接進入企業擔任高管,運營管理企業的能力不濟,急需以老帶新、以老幫新。在這種形勢下,“創二代”能否頂住壓力、守住“基業”, 以嶄新視角來適應新的行業形勢,影響著民營經濟未來的發展質量和活力。

培養包括“創二代”在內的新生代企業家隊伍,山東一直在努力。
早在2016年,山東就出臺了《關于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的意見》,政策瞄準“青年企業家”。文件明確提出突出抓好青年企業家培養,每年選拔100名優秀中青年企業家,舉辦中青年企業家培訓班;每年選拔100名以上優秀青年企業家到世界500強企業總部考察、學習和實踐鍛煉。通過培訓和鍛煉,增強青年企業家尤其是“創二代”的實踐經驗和業務本領。
今年山東省兩會期間,省長龔正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了“導師制度”。報告提出,在培育創新型企業和企業家上下功夫:統籌推進企業家隊伍建設“111”工程,全年培訓企業家2000人,建立青年企業家導師制度,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
山東還出臺了《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針對“創二代”在內的民企接班人制定計劃,助力民企走出“成長的煩惱”。《意見》提出,山東省將加大對民營企業家培訓力度,實施好民企接班人三年行動計劃和企業家發展領航計劃,整合各類民營企業家培訓資源,統籌制訂年度培訓計劃,分類設計培訓內容,由培訓對象自行選擇合適類別,各級財政承擔學習培訓費用。同時,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家族式”“作坊式”的狹小天地,《意見》還提出鼓勵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戰場。作為繼承者的“創二代”,是“含著金鑰匙”的一代,也是肩負企業重任的一代。創業艱難百戰多,他們能否扛起“父輩的旗幟”,開啟另一個時代的輝煌,值得大眾期待。
(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