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直播的《問政山東》又創造了一個記錄。當天,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接受問政,針對魯南化工園區村莊搬遷問題,在主持人和問政代表的追問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汲斌昌做出了“完不成,我辭職!”的表態。這是節目開播以來,參加問政的14個省直部門中,首個作此表態一把手。
化工園區搬遷是什么問題?它有著什么樣的前世今生,又有著什么樣的難度竟然讓省直單位一把手做出如此決絕的承諾?
表態:明年6月完不成搬遷,我辭職!
“前年就已經確定要搬遷,涉及26個村莊已經有5個村完成搬遷,我想問一下剩下的這些村莊為什么還不搬遷,還在等什么?靠什么?還是在等著要什么?”6月20日,我省首檔電視問政節目問政山東第16期如期直播,現場依舊辣味十足。節目問及化工園區村莊搬遷問題,辣味陡然升級。棗莊滕州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是山東省公布的第一批化工園區,總規劃面積達27.72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有13.02平方公里,包含滕州市木石鎮和官橋鎮里的多個村莊。這些村民常年與化工企業為鄰,一條馬路就是分界線,路這邊是家,路那邊是化工企業,風一刮“氣味沒法聞”。與化工企業比鄰,其影響絕非氣味不好聞這么簡單,不信,各位可以自行搜索一下化工事故的關鍵詞,看看這些年在化工園區發生的事故。
我省是化工大省,化工園區搬遷工作起步不晚。早在2017年10月,省政府就印發了《山東省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辦法》規定,化工園區內的村莊、學校等要在2020年6月30日之前搬遷完畢。
現在,距離規定的搬遷最后期限只有一年的時間。可是,根據記者的調查,木石鎮和官橋鎮需要搬遷的20多個村莊,依舊沒有看到搬遷的跡象。幾年前丈量房屋時留下的記號都已經模糊了,但村民們依舊沒有等來搬遷的消息,有些等不及的村民已經開始著手進行房屋翻新。
對于這一狀況,汲斌昌明確表示,這個進度他“不滿意”,對于這些村莊能否在規定的明年6月底完成搬遷,也覺得“夠嗆”。棗莊市工信部門的負責人也在回答時表示,村莊搬遷工作難度極大,“不敢說大話表態”。如此,這才有了主持人針對此問題的“等什么,靠什么,要什么?”的靈魂三問。

問政現場被問到臉上還不敢表態,不說能不能如期完成整改,這是否意味著連整改的態度都沒有呢?對此,觀眾自然不滿意。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問政現場的17名問政代表中有11人都舉起了“不滿意”牌,不滿意率達到了64.7%,也是問政以來不滿意率的一個新低。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當主持人朱文超再次邀請廳長做簡短表態時,汲斌昌做出了“如果是到期2020年6月完不成,我辭職!”的表態發言。如此高難度的工作,如此簡短有力態度明確的表態,問政現場響起了一陣掌聲。

知事君梳理發現,自3月3日,問政山東開播以來,總計播出16期節目,其中兩期為問政回頭看特別節目對前期問政情況進行追蹤報道,這樣共計有14個省直部門參加問政,期間,各單位負責人做出過種種態度堅決的表態,但像汲斌昌廳長這樣表態“完不成就辭職”的還是首次,其態度不可謂不堅決。
背景:全國三年發生620起化工事故728人死亡
把廳長逼到如此表態的化工園區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推進這一搬遷呢?首先還是從化工產業說起,早期化工企業的設立并沒有完備的規劃設計,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版圖擴張,一些原本位于郊區的化工企業慢慢成了市區,周圍也新設了居民區、商業區等城市功能區,這樣就導致“化工圍城”“化工圍村”現象,化工企業與村居、民居“插花”共存。由于化工企業的特性,如此雜糅分布的狀態不但存在環保等方面的影響,更重要的對周圍村居的居民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生事故容易引發群死群傷的嚴重后果。
來看案例,今年3月21日14時48分許,江蘇鹽城市響水縣陳家港鎮響水化工園區一家名為江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發生了爆炸事故,波及周邊16家企業。截至3月25日,事故造成78人死亡,566人受傷。事故發生后,消防人員用了8個小時,耗費將近90噸密集泡沫才將3個主著火罐明火撲滅,現場因爆炸留下的巨大的坑洞猶如“天眼”,現場之慘狀觸目驚心,數百人的傷亡背后是上千家庭的悲劇。

類似發生在化工園區的慘劇并不是孤例。在山東,去年2月3日,臨沂市金山化工有限公司在停產整頓期間非法違法組織生產,發生較大爆燃事故,造成5人死亡、5人受傷。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3年間,全國共發生620起化工事故,造成728人死亡。其中,山東、四川連續三年(2016-2018)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遼寧、吉林、江蘇、河南和新疆連續兩年(2017-2018)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從各類事故致死人數來看,爆炸、中毒和窒息奪去了最多的生命。截止4月底,全國化工行業已發生安全事故60起,死亡和失聯148人。
我省是中國的化工第一大省,2017年10月份,省政府就印發了《山東省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將化工企業聚集地根據不同標準劃分為化工園區、專業化工園區和重點監控點三種類型,明確在化工園區必須在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園區內的村莊、學校等的整體搬遷,對于不符合三種類型的化工企業予以取締關停。
這個政策的出臺也并非省政府首次關注化工企業,實際上早在2015年,省政府就安排部署全省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工作,要求加快推進完善化工園區建設、完成園區內及周邊村莊的外遷安置工作。當年12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安全環保節能管理加快全省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提出利用三年左右時間,集中開展化工企業“打非治違”專項整治。
去年3月,山東省還提出對化工園區數量一減再減,爭取將化工園區數量減少到100個以內,再關閉20%的化工企業。
難度:全省有400多個村莊需要搬遷 每村費用大約2億
可以說,將村莊、學校搬離化工園區有現實的需要,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視此項工作,那為何推進如此緩慢?是因為,化工園區里的居民不愿意搬遷嗎?從問政山東記者的調查看,答案是否定的,至少不會是搬遷緩慢的主要原因。 那是為何呢?節目中,汲斌昌在回答問題中實際上已經說明了此項工作的難點所在:“這是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面大量廣,涉及到調整規劃等等工作,工作難度很大。”
化工園區搬遷面有多大,量有多廣?根據2016年5月份的調查,當時全省實有化工生產企業9069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332家,占37%。有199個化工園區,園區內有2978家化工生產企業,入園率32.8%。有422個化工企業及村莊、學校因安全環保不符合要求等原因需要搬遷。
棗莊市工信部門負責人在回答問題時,進一步點明了搬遷工作的主要癥結所在“資金”。這個其實不難理解,搬個家都如此費勁,更何況是對于一個村莊的集體搬遷,而且是在人口高度密集、寸土寸金的中原城市搬遷,其復雜程度、耗金程度不言而喻。魯南化工園區需要搬遷的總共有26個村莊,目前只有5個村莊完成搬遷,這5個村莊的搬遷就花費了3年多的時間,剩下還有21個村莊需要搬遷,距離完成期限也只有一年時間,如此巨大的工作其難度可想而知。時間緊迫,比時間更為緊迫是資金的短缺。在魯南化工園區已經完成搬遷5個村莊,平均下來每個村莊的搬遷費用大約都在2億元人民幣左右。

21個村莊要搬遷,每個村大約需要2億元,加起來就需要40多億元的投入,這個別說是化工園區所在的政府,就是滕州市或者是棗莊市政府一次性拿出如此高額費用也絕非易事。也難怪棗莊工信部門負責人不敢明確表態,40多億元擱在哪里也不是小數啊!
作為一廳之長當眾做出完不成搬遷就辭職的表態,這顯然不是兒戲,說了就要算數,省工信廳又會采取哪些措施推動魯南化工園區的搬遷工作,明年6月,魯南化工園區真的能如期完成搬遷嗎?我們拭目以待。
(齊魯壹點:壹點號 濼源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