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湖夜市”,忽然間成為了熱點。
6月22日晚上6點,正值夏至的濟南,依然天光大亮。又一場“小南湖夜市”,準時開張了。百花洲東岸,燈火不過兩三里,店鋪不過數十家。若是快步疾行,不過一刻鐘的腳程。但自從夜市誕生以來,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個全新的“時尚集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此遷延流連。
混搭著先鋒創意和傳統文化的“小南湖夜市”,以一種獨特的格調,驚醒了此處平靜的夜晚。

為消遣,而不是消費
夏至夜里,暑熱剛退。百花洲的石板路邊,泉池中的流水把最后一點焦躁也沖走了,只把濟南老城的閑暇安逸留了下來。
“一聲度”的琴師面前,幾張古琴唱和著,奏出了一段古曲;往西幾步路,是“無樂王國”那嘶啞的歌聲。電子音樂,手鼓演出,幾種原本格格不入的音樂形式,在這里卻能互不干擾,甚至多了點相得益彰的默契。
手繪的團扇,蠟染的長裙,滿目琳瑯地掛在路邊。攤主卻也不來攬客,沒人吆喝,一切且隨他去。街角,有人正在演著一部話劇,臺邊的行人來往匆匆,駐足看上幾分鐘,又移步而去,也無人管票房咋樣。
很難給“小南湖夜市”一個清晰的定位。首先,這個項目落地不過一月時間,尚且羽翼未豐;另外,其中包含的業態多元而豐富,沒法條分縷析地進行精準歸類。
但很多去過一趟的人,卻覺得它的面目清晰,令人印象深刻,從骨子里充滿了“文藝范兒”。這里雖然名為“夜市”,卻并不以售賣為主。因此少了些斤斤計較的爭競,多了點到此一游的坦蕩。簡而言之,這更像是個“非理性”的,凝聚著文藝沖動的創意項目。沒人太多地去精算成本,來了就是為了“玩兒”。
李紅是百花洲附近的居民,她告訴記者:“平日里經常來百花洲玩,端午的時候來這里體驗過夜市。感受非常不一樣,萬萬沒想到濟南的夜晚還能這樣玩。彷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感覺這樣的濟南很有魅力。”
夜市上,徐峰出了一個叫做“牛啤糖”的啤酒攤,向過往行人兜售鮮啤酒。他在附近有一家精釀啤酒店,到“小南湖夜市”逛一圈之后,立即產生了參加夜市的沖動。“我之前經常到這里遛彎,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當夜市開啟的時候,這里就像是變了一樣,產生出太大新的東西。”
至于營收,他說:“在這里擺攤兒不如在店里收入高,但我也是圖個玩兒,跟過往的人聊聊天,很放松。”

“文化”需要身體力行
像徐峰一樣,在“小南湖夜市”上擺攤的人,很多都是先鋒文化的倡導者。也有一部分,是剛剛畢業、或者正在上學的院校藝術生。原本,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工作,互相之間也并不熟悉,但在“夜市”上卻湊在了一起。
這群身上帶著“調性”的年輕人,集合起來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只屬于“小南湖夜市”的調性。也成就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有人畫畫、有人寫字、有人唱歌的“文化夜市”。
“無論是音樂、美術、設計還是手工,雖然各自之間的藝術形態是獨立的,但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中看,互相之間又都是相通的。”夜市的策劃人木影說。他創立小南湖夜市的初衷,就是尋找一種久違的,屬于老濟南的“市井氣息”。他認為,藝術可以生存在舞臺上,也能在街頭出現。“夜市,是一種最豁達、最慷慨的組織形式。大家對于夜市的第一印象,是親切的,喧鬧的。而把這些小眾的藝術形態,以大眾的文化方式表達出來,就產生了這樣的效果。”
濟南明府城文旅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是百花洲片區的管理方,也是小南湖夜市的“東家”。總經理王立告訴記者:“之前百花洲的客流,呈現兩極分化的特點。一方面做中小學生的研學,另一方面是為老年人提供休閑活動的去處。而自從小南湖夜市開辦以來,為百花洲帶來了更多的年輕人,帶來了更多的新潮思維,藝術形式,讓百花洲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王立認為,小南湖夜市擁有很大的潛力:“濟南不需要一個只能擼串逛吃的步行街。未來,我們鼓勵大家一起努力,把小南湖夜市做成一個IP,擴大影響力。”
小南湖夜市的不一樣,還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雖然它是松散自發的,但卻能運轉得井井有條。只需要一份“垃圾不落地”的倡議標語,便能解決大部分夜市的衛生難題。在明府城文旅負責物業工作的孫業軍告訴記者,端午假期三天,小南湖夜市期間帶來了超過60萬人的客流量,但垃圾清理的任務跟平時增加不多,來夜市的人保持了高度的自覺。
“這也許就是文化夜市的文化味道吧。”木影說。


“夜經濟”,需要長足耐心
近日,濟南市政府剛剛出臺的《關于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受到了濟南市民的強烈關注。尤其其中提到,推動百花洲周邊的夜間民俗文化發展,更讓“小南湖夜市”的參與者,突然間信心滿滿。
“其實這可以看做一種緣分吧。做夜市純屬一種個人的自覺,最初沒有預料到政策支持這一塊兒。”木影說。
今年春天,木影在成功操作了流杯池游園會之后,有了做夜市的想法。但在他的理解中,這個夜市并非以運營為主要目的。他認為,只有找到了文化定位,才能更精確地找到經濟發展方向的定位。“我一直認為,‘夜經濟’是衡量一個城市活力的標準。相比成都、西安等夜生活豐富的城市,濟南的經濟指數并不落后,但是特色相對單一。需要打造濟南自己的文化IP。文化沒有高低,只是有待挖掘。”木影說。
然而,不賺錢的“夜市”如何生存?“非理性”沖動消退以后,還有什么樣的文章可做?對此木影回答:“不管有沒有錢,不管有沒有人,都要繼續堅持吧。搞文化的人,或許都帶點天真吧。”
明府城文旅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王立表示:“作為管理方,首先我們希望先讓小南湖夜市把影響做出來,引起大家對于文化產業價值、對于文旅融合模式的思考和珍視。有了這樣一個樣板,再去尋找更多的發展問題。其次,我們也會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比如對其中的重點項目進行資源扶持。但畢竟夜市是一種市場行為,來夜市經營的人,不能永遠停留在情懷講述的層面,要有創收能力,適應市場的發展。改變濟南,也要改變自己。”
(齊魯壹點)